凌映陽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質教育滲透到了各個學科,單一的教學模式均已落后于時代、落后于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潮流,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推進便如火如荼。多元化教學對于教師創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發散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視野具有顯著意義。論述了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學方法進行了多元化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多元化;應用
一、以學生身心發展的“多元化”特征為立足點
教學活動始終是圍繞著學生展開的,最終是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多元化教學必然要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需求。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相對定性且差異性顯著,具體表現在個性發展和認知能力上,呈現“多元化”的狀態,教師要以此為立足點,進行多元化教學。
初中數學是初中教育的基礎性學科之一,相比之下,其復雜性、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較強,在學習中,學生容易因此發生較明顯的差異性發展,如有的學生善于進行邏輯性較強的數學運算,但是在平面及立體圖形方面的解構能力較差;有的學生在處理應用性數學問題時則得心應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并能因勢利導地揚學生之長,補學生之不足,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去呼應學生“多元化”的認知能力,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內化。與此同時,初中生的個性發展基本定性且趨穩,自主性較強,且相對更加理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同樣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去適應學生“多元化”的個性發展,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積極聽取學生對課上教學的意見建議,疏導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個性表現,在個性教育上因材施教。
二、借助多媒體教學,攻克教學難點
在初中數學的一些抽象性、邏輯性、復雜性、生活性較突出的部分,傳統的板書及講解教學費時費力,展開難度較大。如七年級上冊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中的第2節“展開與折疊”、第3節“截一個幾何體”,下冊第五章“生活中的軸對稱”,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位置與坐標”,九年級上冊第三章“概率的進一步認識”中的第1節“用樹狀圖或表格求概率”,上冊第五章“投影與視圖”等章節的教學便是如此。平面及立體圖形類的章節,三維立體感突出,變化性強,傳統的教學在作圖及推演的過程中比較困難,而借助多媒體技術,則可以直觀、形象、便利地將圖形展示出來,并順暢地演示圖形轉換及推演的過程,使原本靜態且片段化的教學變得動態且全景化。再如,生活性表現突出的章節,如“位置與坐標”和“投影與視圖”等章節,生活情景化突出,非常形象且空間感強烈,在傳統教學中可以通過構建生活情境進行講解,但是相比較而言,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則更加生動形象、高效流暢。多媒體教學可以很便利地使用經過優化的圖片去佐證教學,或通過動畫模擬去動態地展現位置變化,從而疏通學生的空間邏輯。
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減輕學生的負擔,并利用其傳輸信息量大等優點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汲取更廣泛的數學知識和更寬廣的數學視野,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但是多媒體技術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快速的節奏、過量的信息以及過強的感官刺激、較弱的互動環節等削弱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注意控制多媒體教學的節奏、傳輸的信息量、感官刺激程度等,以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消化,并且注意力始終聚焦在數學知識之上。此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當適當,并非所有的教學難點都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去解決,教師有必要在傳統的教學中,真實地展示甚至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難度,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及創新意識,同時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情感交流。
三、創設多元化情境,拓展學生思維
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初中數學教材的設計中含有很多生活元素,注重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拓展,如“位置與坐標”“生活中的軸對稱”“投影與視圖”“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等章或節,生活性表現突出。在每冊教材的最后也會安排一個或兩個章節的“綜合與實踐”,將生活情境的具體操作直接引入了教學任務之中。教師應以此為模板在教學中穿插著創設多元化情境,以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付諸于實踐,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理解相關知識,提升學生從生活中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進而突出數學知識的應用性,培養學生從實踐中探尋數學,將數學運用到實踐中的應用意識,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多元化教學法涉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眾多領域,教師當對其進行全面的研究和適時的運用,以完美地運用到初中數學的教學之中,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海.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2):88.
[2]唐利波.多元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未來英才,2017(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