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小敏
摘要: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一直都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追求,更是老師們一直奮斗的目標。在小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既要尊重數學學科的學科屬性,學生培養的目標方向,更應該遵循學生知識學習的內在規律,學生心理與身體發展的相應規律。結合各方面特點,寓教于樂,在數學課堂中既讓學生收獲知識、提升素養,又能夠獲得學習的樂趣才應該是高效課堂的構建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六年級;高效課堂
一、高效課堂構建的必要性探索
所謂高效課堂不應該僅僅從學生的知識目標達成角度去判斷,還應該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的體驗、提升的素養以及增強的情感等角度共同進行分析,這也就是新課標為何以三維評價的方式引導教師進行教學目標的構建。而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三維評價目標的基礎上,廣大教育工作者又開始認識到在小學階段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似乎更加符合長期培養目標,即在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數學相關能力與素養的提升平臺,為其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提升提供可能。而以寓教于樂為出發點展開高效課堂的構建,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與探究提供可能,為學生的思維發散與空間想象創造條件。同時堅持寓教于樂原則還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無數科學實驗已經論證,在強大的興趣引導下形成的學習動機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二、寓教于樂的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分析
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從寓教于樂的角度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呢?本文將以小學六年級學生為主要分析對象進行探討:
(一)以小組為單位,提升學生合作意識
高效課堂既要讓學生懂得競爭,更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只有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才能達到提升學生素養,同時,有競爭有合作的課堂教學才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樂趣。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效果,同時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學還能夠達到增強學生間互動性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人數、學生特點進行分組,將問題隨機拋給個小組、按順序為每小組設置問題、鼓勵熊族代表繼續搶答等形式開展教學。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負數的加減運算訓練時,就可以這種形式鼓勵學生搶答問題。小組之間的搶答可以避免反復訓練的枯燥性,還能夠達到幫助學生鞏固提升的效果。如果第一小組的成員搶到了回答權并正確回答問題,則該小組獲得加分,并定期對各小組的得分情況進行統計與獎勵。通過這種為本組爭光,與他組競爭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在互助合作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實現真正的寓教于樂。
(二)以實踐為形式,促進學生思維發散
對于高年級小學生來說,僅僅依靠課堂游戲來提升教學的趣味性似乎過于膚淺,而從數學核心素養的構建角度來說,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在動手動腦中形成相應的素養也是十分值得提倡的,又是學生所喜愛的。因此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還應該提升課堂教學的實踐性,為學生提供一個動手動腦的平臺,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數學的神奇奧秘。例如在學習“圖形與幾何”模塊時,由于幾何圖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便于學生直觀理解,因此教師可以依照引導學生動手設計六面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模式來增強自身的直觀感受的形式進行教學,當學生對實物形成認識之后再引導學生動手進行立體圖形的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去思考各立體圖形的特點,相同點與不同點等等。通過這種實踐性極強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降低幾何圖形的學習難度,還能夠使學生在動手設計、動腦思考中實現思維的發散,對幾何圖形產生更深刻而理性的認識。
(三)以生活為基點,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對于小學教育教學來說,只有貼近于生活,才能體現出價值,才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樂趣。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從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建立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有用性”,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將生活元素帶入課堂,還為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提供可能。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統計與平均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將生活元素與課堂學習相融合,如通過統計計算班級男生的平均身高、女生的平均身高等等,當教師以這種形式展開教學就仿佛打開了學生頭腦風暴的泄洪閘門,學生將統計與生活相聯系的各種例子都會噴涌而出。高效課堂的構建就是要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自主學習性,以生活為基點,增強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就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思考與觀察之中。
三、總結
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學習難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在這個階段展開教學更應該從寓教于樂的角度出發,只有用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參與到課堂之中,高效課堂的構建才能夠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海煥.小學數學有效課堂下的師生關系的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6)
[2]徐菊.探究以學習為中心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J].新課程(小學).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