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亮
摘 要: 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進一步構建協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機制的重要舉措。通過建立“育人工作體系、激勵保障制度、交流管理制度”這一聯動機制,搭建“協同交流、線上線下、培訓學習、課程思政、思政表彰 ”五位一體的育人平臺,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 專業課教師 協同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兩股重要力量,其協調育人配合程度,將直接影響高校育人效果。本文從兩者協同育人現狀分析,查找原因,探索協同育人機制及有效途徑,著力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 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現狀分析
為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協同育人合力,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雖然目前高校都在創新舉措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但真正意義上的協同育人還不夠,實際工作中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的有機融合、協作配合等方面還需加強。
一是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思想觀念的不協同,對于育人教育形成合力的重視意識不夠。有的輔導員只注重做學生育人教育,認為專業教育是專業課教師的職責。有的專業課教師只重專業素質的培養,不重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只重課堂教學和學術研究,不主動開展思政育人工作,兩者缺少共同的育人目標意識和任務意識。二是少數高校協同育人整體聯動性不強。部分學校教務部門和學工部門缺少經常性交流的工作管理機制,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之間的激勵保障機制不完善。三是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缺少經常性溝通交流的工作機制。由于部分高校對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重視不夠,暫未建立推進互相交流的組織機構、平臺和明確的規章制度,難以真正實現兩者育人教育的合力。
二、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合力有待提高的原因分析
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工作仍需加強,究其原因:
一是協同育人工作理念還沒有牢固樹立。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部分專業課教師認為自己的職責僅僅是將專業課講好,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只是輔導員的工作,平時較少關心學生的思想引導、職業發展等。部分新進輔導員自身素質、能力原因不能完全適應新要求,由于學科專業背景各異,經驗少,在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學生方面不能很好地兼顧教書與育人工作。二是協同育人的考核評價激勵保障剛性不足。高校明確了“三全育人”的要求,對學生工作者的考核十分明確和具體,但對教師和管理部門的人員參與育人情況的考核結果與其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績效津貼關聯度不大。有的學校對教師評價的目標導向偏重教學和科研,對管理服務人員評價的目標導向偏重業務工作,對學生工作人員偏重量化考核,而對他們深入學生宿舍、學生課堂、開展育人教育的情況只能定性評價。三是協同育人的溝通交流機制客觀條件缺乏。有的輔導員經常陷于學生的日常事務,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研究相對缺乏;專業課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較多,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高校缺少提供兩者溝通交流學生思想狀況的平臺和機會。
三、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機制建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共同參與和積極配合,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育人工作體系、激勵保障制度、相互交流管理制度等,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學校、社會、家庭、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積極配合,切實提高協同育人合力。
一是建立完善的育人工作體系。加強資源統籌,優化資源配置,切實抓好“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建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為主導的工作體系,形成“政治上引導、學業上輔導、生活上疏導、心理上開導、就業上指導”的良好氛圍,努力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全員育人的最大合力,增強學校、社會、家庭、教師培養學生的目標意識和責任意識,重點加強對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育人教育形成合力的理念培養。
二是建立完善的激勵保障制度。建立專業教育與育人教育并重的考評機制,實行專業課教師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制度,將學生科研、教學、育人教育有機結合,對承擔育人教育工作的教師,考核上可相應減少科研工作量和教學工作量;把育人教育工作經歷作為干部提拔、職級提升和職稱評聘的評選條件;規范課堂教學管理辦法,完善專業導師制考評細則。將育人工作成效納入考評指標中并給予相當的比重,實現定量考評與定性考評相結合。
三是建立相互交流的工作管理制度。建立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溝通交流機制,規范工作管理制度,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形成育人長效機制。將“與專業課教師保持聯系,及時協調師生之間出現的問題”等作為輔導員工作考核項目,將輔導員每周進入課堂、寢室次數、與專業課教師溝通次數、有效處理問題次數、專業課教師對輔導員的評價等作為量化考核指標[1]。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交流有時間,工作有內容,避免出現有力無處使的境況。
四、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有效途徑
為實現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優勢互補,切實有效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化、系統化和規范化。通過搭建“ 協同交流、線上線下、培訓學習、課程思政、思政表彰 ”五位一體的育人平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一是搭建協同交流育人平臺。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就學生教育教學進行經常性交流探討,將專業指導與思想引導相結合,以班主任、導師、社團導師團、項目指導教師、論壇顧問、講座沙龍、活動評委等形式,參與學習內容和方法指導[2],通過舉辦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經驗交流會,共同指導學生社會實踐課,協同配合開展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等,共同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生活服務、心理服務、學業指導,切實增強兩者協同育人的效果。
二是搭建線上線下育人平臺。線上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通過建立“輔導員專欄”、“專業課教師專欄”、“師生互動吧”等,搭建“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學生”三者之間互動交流平臺。依托學校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宣傳師生育人成效和做法。線下通過搭建專業課學習指導會、學習經驗交流會、考研分享會等活動,將師生緊密聯系在一起。平臺的搭建使得線上線下形成有效聯動,促使育人有陣地,互動有交流,師生有話題。由此可見,平臺的搭建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舉措。
三是搭建培訓學習育人平臺。加強輔導員專業課知識的學習培訓,提高輔導員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利用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優勢,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業指導和生活服務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與感染力;鼓勵專業課教師擔任班級班主任,對班主任開展思想引領、就業指導等培訓學習,利用專業課教師專業上優勢,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
四是搭建課程思政育人平臺。積極構建以學科專業課為主體,通識課程為補充的“課程思政”教育基本體系。結合專業課堂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專業課程中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的設計,逐步實現專業課“課程思政”全覆蓋。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可結合課程內容,探索研究適合本專業的思政教學內容和學生樂于接受的課堂形式,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加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是搭建思政表彰育人平臺。設立“協同育人優秀學院”獎項,積極開展“十佳師德標兵”、“三育人獎”的評選活動,對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取得良好成效的學院和個人給予表彰,并通過校園網站、校園廣播、校報、櫥窗、微信、微博等多種渠道,對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宣傳報道,可采取報告會的形式,將切實有效的做法和成熟的經驗及時推廣,營造出協同育人成效良好的氛圍,使得“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入腦入心。
參考文獻:
[1]宋靜,何惠君.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合力育人機制的構建與實踐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9).
[2]劉兵勇,齊寧.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協同配合的蘊涵、價值與模式[J].實踐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