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課堂教學評價是指對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客體對象所進行的相關評價活動,其評價范圍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其價值在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為例,對 質量視域里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語文教育;職業學校;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中職語文是中職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程之一,肩負著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重任。它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讓學生獲得最基本的聽讀說寫能力,并可以進行正常的交流和閱讀活動,能夠理解文章的內涵與主題。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學評價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問答、傳單、測試、作業、聽課等。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我們必須善于運用好教學評價這一重要手段。
一、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的一般現狀
在不少的中職學校里,領導觀念仍然比較保守,數字化校園建設資金不足,導致教學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和完善,因此教師不愿意花時間與精力去研究課程教學改革,講授法教學仍然占據主流,因此無法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老師不高興,學生不滿意,這是傳統教學模式背景下的一種固有的師生關系。很多學生可能因為之前的基礎沒有徹底打好,對于老師傳遞的知識,本身能夠接受并且理解的不多。對于老師的講學有很多地方無法理解消化,難以掌控。但是課堂上老師留給學生的提問時間并不多,以至于學生處于嗷嗷待哺,但是老師每次都潑撒大量糧食,卻無法讓學生成功地將糧食吃下去變成自己的知識。
師生之間沒有相對正常穩定的和諧的交流環境。學生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對于老師永遠是尊重但是又膽怯的態度,老師為了保證自身的威嚴對于學生有時候無法像朋友一樣彼此交流。因此,產生了矛盾無法進行有序的溝通,學生有了疑問無法迅速地得到解答。彼此無法成功地互相交流,以至于教學質量一降再降。
二、中職院校應有的教學思想
首先,改善老師的教育方式。老師的教育方式可以參考一下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不要將教育局限于書本,將生活融入教育,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會老師想要學生明白的思想、道理。進行發散思維,從書本看到生活,從生活看到社會,從社會看到世界。以一個小點,看到整個世界的模式。
其次,將社會與學校緊密相連。陶行知的社會即學校思想,值得很多老師學習。中職院校與眾不同的是,學校的學生年紀不大,但是畢業后卻要立刻走上社會。相較于大學生,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偏小,并且對于社會還有很美好的憧憬。老師應該將社會融入課堂教育。將社會的一些熱點知識融入講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社會現實的滲透,對于畢業后進入社會能夠有一個心理準備,不會因為進入社會后與學校生活的不同,形成強烈的心理落差。
最后,學習陶行知的第三個觀點——教學做合一。中職院校與普通院校在教學上的最根本區別就是要重視實踐教學。學生必須要努力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并且要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偏小,文化水平不高,學習自控能力也可能不是很強,因此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做到教學做合一。
三、中職教師的有效教學
學生要評價老師的教學,要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有效的評價。教師如何教對于學生很重要。對學生而言,一個相對輕松的教學環境能夠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對于學生學習的質量是有很大影響力的,能夠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如何教學也很關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指導學生的日常訓練。這種針對性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學生學到東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專業出發聯系生活,主動對學生進行專業化服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高效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趣的教學,促進學生學習。改變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教學、社會化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快速成長,成功面對社會,這才是中職教師教學的根本目的。
四、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學生應該從整體課堂,從教師講課方式,從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對于課堂的接受程度進行評價。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應該認真地全程參與,從自己的感官出發進行學習。從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語言文字,對于課文內涵的解讀,對于知識的延伸,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到如何用生動的方式將語言具體化,賦予語言藝術形象,并以優美的文字聯合實際,進行表達。按照這種模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根據教師講授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以豐富知識。在感受到語言的過程中,進行自己獨特的思考,并且對于教師將語言引用生活的模式做出判斷。學生在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根據三個方面來評價教師此次課程的質量。
1.對自我的評價。從上這一節課之前的自我感觀領悟到上完這一堂課后自己的變化,自己的閱讀水平,自己對于文字的理解方式,自己對于知識的掌握,都是評價過程中很重要的信息。真實地認識到自己的成果,才能更切身地評價。
2.根據同學的成果進行評價。與周圍的同學探討此次課堂知識,根據同學對于此次課堂知識的掌控程度、掌控數量,以及同學自身的感受做出記錄,作為評價材料。
3.根據此次課堂各位同學在學習后的成果,比如同學的閱讀經驗,對于文本的理解,對于某一作品的解讀評價等作為研究材料。
學生收集了足夠的信息之后,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做出一個評價體系表,自己進行打分,從而得出自己對于教師、對于課堂的評價(見附表1)。
五、結語
有效的評價能夠幫助老師提升教學效率。同樣,有效的教學方式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構建中職語文有效教學課堂評價,對學生、老師而言是共贏的。
參考文獻
[1] 吳雪琴.中職語文課堂中有效教學初探[J].成功(教育版),2010(1).
[2] 林永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淺談中職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2(8).
[3] 劉鷹.實施有效教學策略 打造中職語文生態課堂[J].職業,2012(30).
作者簡介:王曉燕,女,1979年生,江蘇江陰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教育。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