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輝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是為學生打基礎的學科,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對學生的成長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育;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是學習知識的初級階段,是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是養成習慣和培養學習素養的重要時期。因此,這一時期的教育工作對小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核心素養是當前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向,學生應具備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和扎實的基礎知識,并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養。
一、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中國教育的現狀主要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容易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這種教育模式也直接影響了小學語文教育。小學階段的孩子對這個社會和世界有著與成人不同的理解和認識。目前的教學方法不論教育形式或教育特點,都不適應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因此,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就要改進現有的教育模式。語文教學素養包括語言知識、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三個方面。語文知識就是知識的積累,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就是知識的積累過程。語文能力可以細分為聽、說、讀、寫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和掌握學習方法的能力。人文素質包括個人修養、道德品質和審美素養。可以看出,語文的核心素養是多方面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可以鞏固學生的語言基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提高學習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從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來看,它涉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大多數能力必須基于實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讓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整合學習和生活,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這是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最后表達自己小組的想法,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降低課堂理論方面的教學內容,增加實踐教學。在開展實踐教學之前,教師還需要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實踐教學,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能力。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通過調整課程內容和落實課程實施,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的學習,在開發情境中進行探索。例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神奇的克隆》教學中,小學階段學生認識水平不高,所以很難理解“克隆”這個詞語的含義。對此,教師可以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通過把樹枝插在土里,長出若干個樹枝;把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變成十株葡萄等實踐活動,將學生已有實踐經驗聯系起來,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克隆”這個詞語的含義。之后,教師可以按照從低級復制到高級生物克隆的順序進行講解,讓學生加深對克隆這個高科技技術的理解。這樣就可以輕松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會對克隆技術前景產生強烈的興趣,并對今后社會的發展展開豐富聯想,真正體現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
(三)轉變學生的學習目的
考試制度是不可改變的,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必然要面對考試。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考慮的問題要更加全面,不僅要使學生能夠輕松面對考試,同時也需高效落實核心素養。這就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最主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素養,做到學以致用。為此,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共同配合,考試需要掌握的知識自然是需要背下來的,但是不能因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就對其訓斥,應當采取鼓勵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愉快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這樣有助于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是好奇心最強、學習興趣培養的最佳時期,這一階段需要進行引導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探索。
(四)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聯系學生生活實踐,還要與學生興趣愛好、心理需求等相結合,引導學生扮演各種社會角色,在角色轉換中提升能力、增長見識,并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改編課本劇、再現生活情境、即興演講、思維對碰等各種形式,將學生帶出課堂,組織各種類型的語文實踐活動,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學習的局面,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夢圓飛天》,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去問問家中的長輩,談談他們對我國飛天事業的看法,并讓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神舟飛船的相關資料,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的變化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由于提前做好了相關準備,因此都積極發言,有學生說展現了民族飛天夢,也有學生說中國從此在世界上揚眉吐氣了。如此一來,很輕松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培養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把中國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語文教育的重點,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以語言素養的內涵為出發點,采取相應的戰略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具備適應未來發展所需要的能力和品格。
參考文獻
[1] 汪振德.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教育,2017(43).
[2] 宋茜.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