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摘 要:本文從阻礙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探索了利用增強課堂提問,推行課堂討論,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等幾種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話語溝通的策略。旨在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高度發展,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師生互動 話語溝通 策略
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小學生的需要。在現代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出發,不斷的拉近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師生關系,繼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1增加課堂提問——提高課堂師生互動的頻率
對于小學生來說,增強課堂提問,提高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教師及時的發現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才是課堂的主人,而學生只是跟隨教師的講課進度進行學習。教師一味的在課堂上進行對專業知識的講述,學生對于教師的講課內容也不會進行深入的分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慢慢的感到語文課非常的單一無聊,學生也就會慢慢失去對語文學習興趣。而在現階段的語文課堂中,提倡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中的領導者,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的教學活動也要以學生為主。在現階段的課堂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教學,把握好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利用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的教學方式才可以使一些天生內向的小學生能夠融合到團體中來,對那些不愿意交流的小學生也可以達到與教師進行知識交流的目的[1]。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和有效思考能力,進而推動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進行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1年級下冊的過程中《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教師便可以通過這節課的內容進行與小學生進行語言溝通。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問小學生:“同學們,有哪位同學見過小蝌蚪是什么樣子啊?”小學生便可以舉手回答:“我知道。”。然后教師可以接著問:“同學們都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但是同學們知不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啊?”利用這種問題便可以調動小學生的課堂活躍積極性,讓小學生對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可以進行深入的思考。然后教師在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課堂中時,便可以向小學生進行提問:“今天老師要講述的是小蝌蚪找媽媽,但是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小蝌蚪要找媽媽么?”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動物常識來教授小學生知識,進而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從最根本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2推行課堂討論——提升課堂師生互動的效率
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方法還有一種方式便是實現課堂的討論,從而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首先要通過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在輕松的氛圍中小學生才能更好的進行學習語文知識。但是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進行討論的問題要與學習的專業知識相近,再問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的語文教材和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出發,從而滿足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探索。也可以針對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問題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利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話語溝通。例如:在進行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1年級下冊《烏鴉喝水》的過程中,課文中的烏鴉經過使用了多種方式最終滿足的喝到了瓶子中的水,這是現代社會中使用過的一種非常基礎的方式。教師便可以根據現代先進科技環境下烏鴉喝水的方式是否是最有效的喝水方法進行討論。利用這種課堂討論的方式不僅可以磨練小學生的辯證討論能力,還可以活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利用學生之間不斷的思維碰撞溝通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2]。
3創設有效情境——提增課堂師生互動的質量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為小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由于小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限制,所以教師要在小學生思維能力這一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找出一種方式來滿足小學生的想象力。隨著人們的生活慢慢走進信息時代,所以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課堂中也大力引進了新型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語文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所要講述的課堂內容進行分析,并將一些短片或者動圖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教師還利用一些音樂、圖片等工具為小學生進行設定相應的教學情境,增加小學生對教材中所要學習的文章中的體會,讓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中的內容,從而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在進行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1年級下冊《盲人摸象》的過程中,由于班級中的很多小學生都沒有見過真正的大象,對于大象的整體結構沒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判斷。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放置一些大象的視頻和圖片,讓小學生對大象的整體輪廓有一定的概念[3]。這時小學生便可以理解課文中的盲人摸象所產生的一種想象力,進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有效活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溝通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力引進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利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拉近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增強課堂提問、提高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加強課堂中的實踐教學,進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溝通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 謝向梅.張家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有效話語溝通方法[J].華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13)
[2] 韋憲榮.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技巧探討[J].語文學刊.2015(13)
[3] 吳智敏.陳雪松.試論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提高話語溝通的有效策略[J].中小學教育.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