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以語言文字描述為主要教學內容展示和學習方法的學科類型,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方面的落實執行都需要以閱讀和理解文章為前提,且閱讀的內容隨著學生學習層次的提升,其難度也有相應地提升。從閱讀能力培養的作用上來分析,有了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為小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和相關內容的理解提供很大的幫助,本文主要探討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 教育教學 作用
引言:
閱讀課程的教學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其是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學習中的,如何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培養和應用好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小學閱讀課程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閱讀課程,是從語文學習的基礎知識入手,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的一種課程類型。其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在于,對于語文課程來說,其課程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實際上都是以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閱讀與理解為基礎的。只有學生通過閱讀對語文教材中描述的知識內容有一個準確的理解,才能進一步開展深入的學習。另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從宏觀上來講,對于學生未來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鍛煉和培養都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二、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橋梁紐帶作用
(一)在低年級學習階段的作用
首先,雖然閱讀能力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提高的中高年級的課程學習中,但對閱讀的行為進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后,我們可發現,無論是在哪個學習階段,閱讀都是指導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例如,在小學的低年級學習階段中,雖然教學的內容集中在單個的生字和簡單的詞匯學習上,但從教學順序上來講,教師的教學次序是從生字的朗讀和認知開始的,這實際上是閱讀課程的一個基礎階段。只有當學生首先明確了生字的讀音,教師才能進入進一步的單個生字的釋義講解環節,最后落實到學寫的環節上。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閱讀能力培養的一個系統過程。即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環節完成對一個生字或者生詞的理解和應用,這也是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只有充分理解其含義,才能確保更好的應用。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文《一去二三里》時,學習的重點是教會學生認識大寫的一到十這些漢字,但在具體的教材中,這些漢字是融入在一首小型的詩歌內進行展示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此課程教學時,要將單獨的漢字教學首先融入到這個小段的閱讀內容中進行,這種教材安排不但有利于學生對所學漢字有一個深刻的記憶和認知,也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可見,閱讀是伴隨著小學初級階段的學習產生的。
(二)在中年級學習階段的作用
到了中年級,語文學習要求轉變為要求學生對語文課文中的語句和詞匯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和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注意鍛煉和培養學生對課文中的核心詞匯和精美語句的提煉能力,并且通過造句訓練檢驗學生對詞句理解的層次和深度。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語文學習內容觀察中可知,進入中年級,閱讀的作用和難度都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合理地進行貫穿教學。例如,在人教版語文課程《美麗的小興安嶺》的學習中,由于此文是以景色描寫為主要內容的課文,其中的精美語句比較集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找出課文中的精美語句進行賞析,為其今后的寫作過程中語句的理解和應用打下
基礎。
(三)在高年級學習階段的作用。
其次,到了中高年級階段,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就更加凸顯出來,因為到了小學語文學習階段的中后期,學習的重點轉變為了對所學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而且從客觀上來看,到了中高年級的學習階段,課文內容本身的長度和理解難度也有所提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課程實施中,需要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初讀、理解、精讀和品讀四個階段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更高層次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開國大典》時,由于課文所描述的開國大典是一場盛大的慶典活動,其中涉及到的活動流程和主要形象都非常繁多。初步的閱讀后,學生并不能對課文描寫的內容有一個客觀清晰的認識。這時,教師應當注意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主體部分進行進一步的細讀和精讀,指導學生體會作者在人物和場面描寫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文章結構組織形式,從而促使學生最終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內容中,有許多方面都涉及到語文閱讀能力的鍛煉和培養。這不僅是語文學習的目標,也是促進語文課程教學開展的主要途徑和動力。教師在進行相關課程的教學時,需要結合具體的課文內容,將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貫穿其中,一方面為小學語文的教學進行指導,一方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袁敏杰.小學語文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效結合的意義及途徑[J].教育:文摘版,2016(4):00227-00227.
[2] 董春英.漫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6(43):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