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越
摘 要:作為語文教學永恒不變的價值追求,“文道合一”引導著教師在組織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時候,除了將基礎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呈現在學生面前之外,還要深挖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要素等。寓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承載著諸多信息。由此,在組織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的時候,會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將其中所蘊含的道德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
關鍵詞: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道德教育;教學方法
17世紀法國著名的寓言家拉封丹曾經說過,一個寓言故事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其中,所論述的事件好比是身體,其所給人的教訓則好比是靈魂。由此可以看出,寓言故事借助直觀的形象思維,將喻體與本體連接起來,以輕松、幽默的語言形式將極具哲理性的故事呈現出來,使兒童在故事閱讀中自然而然地獲得道德熏陶。既然“寓莊于諧”的寓言故事是一種有效的德育方式,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其德育價值呢?
一、寓言文本引入
眾所周知,教材是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縱觀我們所使用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我們可以發現,從三年級下冊起,“寓言”這一文本概念才得以顯現。對于剛剛系統接觸寓言故事的小學生而言,寓言到底是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極為模糊的。對此,在組織寓言故事教學之初,我會立足文本內容,在文本分析中引導學生發現文本的秘密,借此使其自主地感知寓言。
以《揠苗助長》這一寓言故事教學為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熟讀文本,將其中所包含的生字、生詞弄清楚。然后立足文本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向其提出這樣的問題:“農夫是做什么的?與其相近的一個詞語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把這類人稱為是‘農夫呢?”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的驅使下,學生自然會想到,農夫是長期在田地勞作的人。他們對農業生產是極為熟悉的。“既然農夫對農業生產是極為熟悉的,那么本文中的農夫肯定也懂得禾苗要靠著自己的努力來生長,而他卻把禾苗拔起來。我們沒有從事過農業勞動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根離開了土壤將會面臨死亡。由此,這個文本所講述的內容看起來有點假,但是卻不假,而是借助這個故事向我們講述一個道理,這樣才能被稱作是寓言。”在這樣的文本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講述下,學生自然會了解到什么是寓言,為其在寓言中探尋道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寓言教學明理
作為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資源,寓言教學與其他文體教學有著共同之處,除了將其中的字詞呈現在學生面前外,還要引導學生立足文本揭露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但是在此需要注意一點,盡管寓言故事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內容,但是我們卻不能將其上成品德課,而應堅守語文這一本質,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自主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并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自由拓展。我在組織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時候,一般會借助以下兩種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其中所蘊含的道德內容。
1.問題引導,發現道理
教師是學生思維的啟蒙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謂的啟蒙是指借助文化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所學到的知識中“明白”某一道理。在思維啟蒙的過程中,教師所要承擔的任務不是讓學生借助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而是要循序漸進地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自主地發現道理、明白道理。
以《牧童與狼》這一寓言故事教學為例,在組織該內容教學的時候,我立足文本內容,先引導學生自由閱讀,然后鼓勵其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所閱讀的內容加以概述。(一個牧童喜歡說謊,人們在屢次上當受騙之后不再相信這個牧童了。)根據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概述,我利用問題串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根據剛才我們所概述的內容,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牧童要說謊嗎?(大部分學生覺得這個牧童是因為無聊才說謊的。)對此,我引導學生思考,在無聊的時候要如何讀“狼來了”?(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邊讀邊晃腦袋。)為什么要晃腦袋呢……在這樣一連串的問題引導下,學生會自主地發現,原來這個牧童是為了捉弄別人。在學生發現這一原因之后,我再次引導學生思考:當別人捉弄你的時候,你是什么感受?倘若他再次做出這樣的行為,你還會相信他嗎?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探究到本內容所蘊含的道理:當一個人說慣謊話的時候,就算他說真話,也沒人相信。學生在牧童這一反面教材的引導下,認識到做人要講誠信,不能隨意地欺騙他人。如此在學生自主發現道理的過程中實現了德育滲透。
2.讀寫結合,寫作道理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實現讀寫結合。由此,在組織寓言故事教學之后,我會引導學生立足所發現的道理,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來寫一篇文章。在這樣的寫作過程中,學生會極具情感地將自己所遭受的經歷記錄下來,在記錄的過程中自然會加深對該寓言道理的理解,并為自己今后的發展指明方向。
總之,在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寓言故事德育特征,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感知其中的道理,并借助該道理來指引自己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友鳳.蘇教版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道德審視[D].南京師范大學,2014.
[2]郭學府.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與途徑[J].教育科研論壇,2010(10):17-1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