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二語習得過程中,人們更關注母語的負遷移,忽視了母語的正遷移。其實,母語既是外語學習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礎,又是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文章著重討論母語正遷移對語言學習的促進作用,以及教師在二語習得教學中的啟發。
關鍵詞:母語;二語習得;正遷移
一、母語遷移
20世紀50年代,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和語言教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語言遷移研究。學習者在習得二語之前,他們的頭腦中已經存在著固定的母語;隨著母語使用的時間越久,學習者在接觸第二語言時,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母語被激活的機會越多,被強化的程度越高,若碰到跟母語相似的成分,已經存在的母語形式會立即被激活,這種母語知識對目標語習得的影響稱為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母語遷移現象。
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學習者母語的使用習慣會直接影響二語習得,并對其起到積極促進或消極干擾的作用。母語作為一種獲得性的極為穩定的知識和習慣,由于其與二語的相似成分而對二語習得產生的有益的、積極的影響叫做正遷移,它能促進學習者對外語的掌握與運用;反之,母語由于其與二語的相異成分而對二語習得產生不利的、消極的影響叫做負遷移,是學習者掌握和運用外語的障礙。這種負遷移會導致外語學習者產生語言錯誤及學習困難。例如,中國學生在漢譯英時,遣詞造句常常出現“漢化”現象,這主要是不熟悉英語不同于漢語的詞法規則和句法結構而造成的。造成負遷移的主要原因是英漢兩種語言的不同之處。在做英漢翻譯時,一些漢語句子通常沒有主語,例如:暑假過得老開心了。按字面翻譯是Summer holiday is very happy。這樣邏輯上就出現了問題,在譯成英文時,學習者需在句首添加主語,即:We had a good time in summer holiday。因此,有人認為:母語干擾了二語習得,對外語學習只有負面影響,一定要避開母語思維。
二、外語教學中的母語正遷移現象
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一直備受爭論。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與屬印歐語系的英語在結構上涇渭分明,語言學類型也大相徑庭,盡管如此,它們之間的共性仍會因普遍語法的存在而促進第二語言的學習。在學習外語時,不應把目標語和母語隔絕開來。漢語能在英語學習中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其正遷移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一)母語思維對外語學習的積極作用。外語學習并非零起點,而是學習者以母語為起點,對目的語的理解和吸收均建立在母語思維的基礎之上。特別是智力發展已趨完善的大學生,無論是自學還是外語課堂上,他們接觸的多是對單詞、詞組、語法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至于概念問題,在母語思維中已成定局。其次,所有的自然語言都有其共有的核心規則。在外語學習中,不管成人是否意識到,都會下意識地把母語思維中對語言共性的認識運用到第二語言習得中來,加深語言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二)母語的使用會使語法講解更清晰。語法較為抽象,向來是中國學生難以理解、掌握的部分。若教師在講解中全英授課,那么難以理解的語音現象、語法規則,學生更是難以掌握。因此,教師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特殊句式、虛擬語氣等語言現象要加以母語解釋,會使學生接受、理解語法知識。
三、母語正遷移與二語習得教學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來自母語的干擾降到最低,并促進母語的正遷移。引導學生找尋英漢的語際共性,強調母語正遷移,淡化母語負遷移。漢語和英語之間的語際共性如下:(1)英語詞形和漢語一樣有象形文字。比如,看到滿月的月亮,就會聯想到“o”;看到雨水的滴落,會聯想到“i”;看到幼苗出土,會聯想到“r”,看到細長筆直的物體,會聯想到“l”等。英文的每個字母都對應著一些象形。在單詞的編創中,人們自然會利用這些字母的象形,編創出有關的詞義。因此,教師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聯想把英語單詞的詞形和詞義聯系起來以加強記憶。有些英語單詞的拼寫和漢語拼音幾乎是一樣的,這也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親切感。(2)漢語拼音對英語語音學習也會有一定幫助。二者都采用國際音標,都使用元音與輔音兩類。近幾年,“自然拼讀法”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廣泛流行,在發音方面,英語與漢語存在相似之處。除了在教授學生正確的英語發音的同時,教師還要督促學生練好標準的漢語普通話,這有助于學生的發音,尤其是元音的發音。(3)在語序方面,雖然漢語和英語在句式上有很大的差異,但在簡單的陳述句上,漢語和英語的語序大體上是相同的。例如“我是一名教師”所對應的英語句子I am a teacher,學生在做簡單的陳述句子翻譯時,語序上一般不會發生錯誤,從而加大英語學習者的成就感。
(二)正確看待“中式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中式英語”不要進行“趕盡殺絕”,母語能幫助學習者完成交際任務。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初級和中級階段,由于學習者的母語水平與外語水平相差懸殊,總會在情急之中或不得已的情況下“借用”母語知識或母語能力,借以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交際目的。這既是學習者的一種“策略”,也是二語習得進程中的一段必經之路。
四、結語
綜上,在第二語言習得中,母語正遷移在第二語言學習中起重要作用,且這種干擾永遠不會被消除。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出兩種語言的相似之處,使學生消除學習英語的焦慮心理。正確看待和處理學生犯的錯誤,不要過多地批評和指責糾正,以免學生不敢使用目標語表達,從而增強學習者的學習信心和學習動機,減輕學習者的精神負擔。
參考文獻
[1] 徐睿.簡析母語正遷移對二語習得的影響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26).
[2] 王曦.母語對二語習得的積極作用及其策略運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02):90.
[3] 賈京,劉翠蓮. 試論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研究,2008(01):183:
作者簡介:吳哲(1981- ),女,吉林長春人,長春科技學院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馮琳卓(1984- ),女,吉林長春人,長春科技學院語言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