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峰
摘 要: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離不開校企合作,但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還較簡單、表面,推進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強化合作深度,是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水平和改善企業發展動力的必由之路,從依托學校辦專業向依托企業辦學的模式是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生命力。
關鍵詞:中職學校;依托企業;人才培養
一、結合中職學校實際可探索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引入企業”模式(校中廠)。由學院提供場地及其他各種服務,將企業引入學校,建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如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模式),為學生提供生產性實訓崗位。通過合作方式,企業得到了學校在廠房、技術及技術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產成本,而學校獲得了學生頂崗實習、教師參與技術開發等機會,取得了生產與教學雙贏的效果。
(二)“課堂進企業”模式(廠中校)。校企雙方組織招生、招工同時進行,半工半讀形式,學生即是企業員工又是學院學生,給家庭貧困又想讀大學的高考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企業得到了穩定、優質的員工,學校有了優質的實踐課堂,學生的就業質量有保障。
(1)3年制模式:全日勞動、工余上課制--學生在企業被全日雇傭,頂班勞動,利用工余進行學習,通過講課、討論等方式把學習和勞動的內容聯系起來。
(2)1+2模式:第一年在校學習專業理論、企業文化,后兩年在企業以實踐為主,業余時間開少量的理論課。
(三)“校企共訓”模式。將企業的內訓機構引入到學院,由學院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設備和師資,在校內建設仿真實習場所,發揮學校設施設備和專業師資優勢,加強校企合作研發,幫助中小型企業解決相關的科研難題,走"利用專業優勢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的新路,使學院的課程能緊跟企業要求和技術發展,同時擴充了兼職教師隊伍,學校不僅在設備、技術上獲益,學生的就業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四)“工讀輪換制”模式(工學交替)
(1)以工學交替的形式,把同專業同年級的學生分為兩半,一半在學校上課,一半去企業勞動或接受實際培訓,按學期或學季輪換,勞動和教學相結合。
(2)1+1+1模式:第一年在校學習專業理論,第二年在企業實踐,第三年查漏補缺回校學習,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學的知識更扎實、更實用。
(五)實習與就業聯體模式(頂崗實習)
(1)2+1模式: 前兩年在校學習專業理論,后一年在企業頂崗實習,如果學生與企業都滿意,就實習加就業一體化了(如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模式)。
(2)2.5+0.5模式:前兩年在校學習專業理論,后一年在企業以實踐為主,實習加就業,實習與就業聯體,學生在第五學期就業正好趕上春節前用工高峰,就業崗位寬松。
(六)“冠名班”模式(訂單式)。對于冠名班的教學與管理,我們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充分利用雙方的有效資源,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實現預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最后由用人單位按照協議約定安排學生就業。
(七)“零學費”模式(暑期工)。學院組織家庭貧困學生零學費入學,利用寒暑假勤工儉學到校企合作單位工作,掙得學費、生活費,讓寒門學子輕松完成學業。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從企業角度看認識不足。目前,多數企業對于校企合作缺乏戰略的思考和實踐的經驗,在校企合作中處于消極與被動狀態,與學校的合作僅局限于獎助學金的設立、文體活動的資助等,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無“作”的狀態。
二是從學校角度看力度不夠。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有一部分校企合作是存在紙上協議的。一方面是應付各級的專業評估檢查,突擊簽訂紙上協議;另一方面是學校科研經費有限,企業學校之間的科研合作項目受到限制。
三是從學生角度看目標沖突。首先,企業追求的是生產和經營的利潤,更傾向于利用廉價勞動力,不能真正參與校外的教學;其次,實習學生穩定性較差,企業留住他們會有一定難度,所以企業對于實習學生的投入與培訓會有所保留,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企業留不住人才,學生學不到技術等。
除了以上的三點,存在的實際困難還有供需時間不一致,教學體制有待改革,學生管理難度加大,各專業校企合作的深度、難度不一致,實習、就業待遇不一致等,都使校企合作的推進不能深入的進行,探討矛盾解決的辦法需要政府主管部門、企業、學校、學生、社會等多方積極配合才能更好的推進深度校企合作步伐。 因此,學校應該鼓勵各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調和在企業需要的時候,學校有學生可以提供,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心理動態,對還處在學校的學習狀態應逐步扭轉。
目前,大部分學生的實習都集中在最后一年,往往實習、就業往往混為一體,因此,學生在選擇實習單位的時候往往要求很高,而遺忘了實習期應以學習、獲得工作經驗之根本。企業對實習學生的待遇有別于就業待遇,導致實習期學生頻繁跳槽,這也是校企合作難以持續的原因之一。
總之,校企合作育人,在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的同時為企業積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創建合理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既彰顯了學校人才培養特點,也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
參考文獻:
[1]潘中耀,楊曉明.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河南農業,2016(21):6+10.
[2]楊麗.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學園,2014(2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