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菊芳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支柱學科,對于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等數學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提高對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以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的精神推進數學教學改革不斷走向縱深,為打造小學數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做出貢獻。本文將結合筆者數學教學經驗,對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學校高效課堂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部分學校依然存在著課堂導入不合理、教學策略不恰當、教學評價不科學等突出問題,影響著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持續優化,這對教師的教學是一個重大的考驗。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分三點對其解決策略進行深入研究。期望給數學教師的教學一個有益的經驗借鑒。
一、精心設置課堂導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作為教學的起始性環節,對于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有很大的影響,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因此,教師要精心設置課堂導入,用巧妙合理的課堂導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在欣賞形象的圖片和視頻中,開始課堂的學習。例如,在講解《圓柱和圓錐》章節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播放幾張圓柱和圓錐的圖片,讓學生思考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點,對該節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緊接著利用GIF圖片動態展示圓柱和圓錐旋轉一圈所形成的新圖形,讓學生被這個動態的圖片和形成的新圖形所吸引,這時教師可以反問,大家想進一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知識嗎?從而在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氛圍中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無疑可以促進學習效果的優化。教師還可以借助舊知識導入新課程,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環節中跳轉到新課程的學習。例如,在講解反比例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一道例題對正比例進行復習,待這道例題講解完成后,教師可以順勢說,既然聰明的你知道什么是正比例,那你知道什么是反比例嗎?這時就可以進入對反比例的學習。總之,無論哪種導入方法,只要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可以為我所用。
二、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有效喚醒學生求知欲望
課堂教學中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尤為重要,合適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調節課堂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求知的熱情。因此,教師要選擇貼合教學內容、適合學科特點的方式實施教學,有效喚醒學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講解《比例》章節知識時,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實施教學,具體是教師在正式上課前為學生精心挑選一些跟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如對于該章節可以選擇如下題目:比例的具體組成有哪幾部分?比例有哪些特點?比例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比例尺的概念是什么?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和比例尺有什么聯系?比例尺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等等,讓學生對這些有挑戰性、啟迪性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或者獨立解決,讓學生在這個有趣味性的問題探究過程中充分激發自身的求欲望,提升他們學習的動力,而教師要對學生的問題探究進行有效的指導,促進探究朝著既定的方向進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高質。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對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方法實施教學,讓課堂充滿激情和活力,有效提升數學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進行教學評價,有效撬動數學核心素養
教學評價是數學教學較為重要的環節,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可以讓教師發現教學中的薄弱環節,讓學生發現自身學習上的短板,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促進教學效果的優化和提高。
合理教學評價,教師要讓評價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一部分,引導他們全面的參與到數學課堂的評價中,對自身數學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歸納,對同學的學習情況進行謙虛的批評指正,而教師要做好總結性的評價。例如,在學習了《圓》后,組織學生進行教學評價,首先學生自我評價,學生A稱自己已經有效掌握了圓的概念及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就一些常見的題目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但總是在計算環節因為粗心而使最終的結果出錯。其次,引導學生互評,學生B對A評價稱,A課堂學習知識非常快,對圓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也理解的比較到位,但總是在課堂跟同桌說悄悄話。最后,針對學生的評價,教師進行總結性的評價發言:先要對學生A的知識學習能力給予肯定和表揚,希望他繼續保持這樣的學習狀態,然后對其粗心大意問題,要引導其提高注意力,專注于做題,最后,也要提醒A注意課堂的紀律。通過多元化多主體的評價,讓評價更加真實有針對性,鞏固了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教育教學的改革永無止境,教師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索也永遠不會停止,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策略,設置有效的課堂導入,采用問題教學法,合理進行教學評價,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和諧與高效,進而帶動小學整體教學質量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高欣欣.基于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研究[D].蘇州大學,2017.
[2]何小燕.芻議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A].教育導刊編委會.2018年4月教育導刊論文匯編[C].教育導刊編委會:,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