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維軍
【摘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當前教育教學的要求,認真分析小學生的思維規律、認知特點,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促進學生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等多種思維協同發展。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訓練的現狀,并就思維訓練的方法進行了深度研究,得出了切實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訓練;現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060—02
數學思維就是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形式。而這正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強化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品質。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訓練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訓練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教師僅僅重視教材內容的傳授和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導致學生普遍思維能力較低,影響了學生后續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此外,部分教師就“教材”教“教材”,只是按部就班地將知識內容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對教材內容整合、重組以及補充,導致教學內容跳躍性太大,與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不相匹配,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升[1]。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進行訓練的方法
1.合理提問,促使學生產生思維動機。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學時提出科學合理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源泉。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特點、認知規律等,適時提出科學、合理的問題,以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
以教學“乘法估算”這部分的內容為例,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某校1000名老師到我校參加研討會,已知學校多功能室每排有31個座位,一共有22排。假若你是工作人員,請你估算一下座位是否夠用?”以這樣的問題將學生潛在的思維動機激發出來,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且運用于生活,真正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所在,進而產生繼續學習數學的動力。
2.點撥指導,發展學生的思維。新課改提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可見,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放任自流,而是要在自己的循循善誘下,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有序地在自己預期的軌道上開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點撥、指導,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方向,進而提高學生思維的有效性。
以教學“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的內容為例,筆者在課堂上以問題“我們知道直角三角形與鈍角三角形只需要有一個角是直角或鈍角就可以,那么銳角三角形包含多少個銳角呢?”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后,大部分學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思考。此時,筆者畫出了一組不同的銳角三角形,并引導學生從“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為切入點進行思考,最后分小組討論。經過筆者的點撥,學生很快理解:一個三角形中只能有一個直角或者鈍角,否則內角和大于180°。同時,我們知道等腰三角形中有兩個相等的銳角。而正三角形中,三個角都是銳角。因此,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也有可能有三個銳角[2]。
3.“一題多變”,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一題多變”就是一道題型變化幾種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拓展與啟發學生的思維。“一題多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方法,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比如,保留條件,改變結論;保留結論,改變條件;條件和結論都改變;條件和結論變換位置等。這些變化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教學“年、月、日”這一內容時,教師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采用“一題多變”的方式,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如此教學,不僅可以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比如,“小明3點出門購物,1個小時30分鐘之后回來。那么,請問現在是幾點?”在學生討論了這個問題之后,教師變換問題:“小明如果3點出門購物,他4點30分回到家。那么,請問他出去了多長時間?”問題提出的方式改變了,學生的思路也改變了,解決問題的熱情高漲。在解答完這個問題之后,教師再進行變換:“小明4點30分回家,他出去了1小時30分鐘,那么請問他是幾點出門的?”通過“一題多變”,從不同的視角引發學生深度思考,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4.大膽質疑,引發學生思維。質疑是思維的開始,也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正是因為提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從新的視角去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善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另外,質疑能力屬于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部分。只有具備了質疑能力并積極質疑,才能夠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逐漸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全面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借用先進的教學技術、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促使學生積極思維。這樣,在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小學數學學科包括很多理論性知識和定理,這些內容的邏輯性很強,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質疑,借由質疑的方式,進一步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數學概念、數學定理的深度思考。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通過不斷改善思維訓練的方式,不斷改良引導性問題,誘發學生質疑的動機,進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與思維能力。
比如,有這樣一道判斷題:整數末尾添上兩個零,這個數就擴大100倍。教師讓學生分析這道題目,并判斷其是否正確。通過這樣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和質疑。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紛紛開始討論并得出結論:這句話是對的。教師先肯定了學生踴躍發言的行為。但是,接著教師繼續點撥:“大家踴躍回答,表現非常好。但是,你們再深入思考一下。有異議的學生,可以舉手質疑。”不一會兒,一位學生就提出不同的看法:“老師,‘整數的末尾添上兩個零,這個數就擴大100倍’這句話是錯的。因為‘0’擴大100倍還是‘0’。”這位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對問題的考慮更加全面,思維更加嚴謹。教師及時對這位學生的回答充分肯定,并鼓勵其他學生向這位學生學習,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5.恰當評價,推動學生深入思考。一般來說,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總是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立刻評價,這樣一來也會影響其他學生對該問題的判斷。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延遲教學評價的速度,鼓勵學生思考,引導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與同學分享,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教學“倍數”一課的內容為例,筆者要求學生思考:“小明10歲的時候他妹妹的年齡是他的一半,當他14歲時妹妹多少歲?”這時學生A回答:“9歲。”很明顯這位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假若筆者在這位學生回答后立即評價,那么其他學生也就會以此為標準不再有其他的想法。為此,筆者微笑,并鼓勵其他學生繼續發言:“根據第一句話我們可知小明10歲的時候妹妹5歲,因此小明比妹妹大5歲。當小明14歲時,妹妹應該是‘14-5=9(歲)’。”可見,教師適當延遲評價的時間能讓其他學生不被已有答案所影響,有利于提高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之,學生的思維訓練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意識到思維訓練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心理特點,研究與小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合的思維訓練方式,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姚征.芻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方式[J].數學大世界,2017(17):94.
[2]黃淑靜.淺析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讀與寫,2020(13).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