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茹
摘要: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是將高中、大專、本科體系統籌整體設計的實驗性項目,其特點是減輕升學壓力,倡導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既重視基礎學科素養,又注重職業能力。思想政治課作為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首當其中進行全方位改革,需要整體規劃教學內容,科學設置課程安排。本文在對高中政治課程標準和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基礎上,對貫通培養實驗項目的思想政治課內容設置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貫通培養 思想政治課 課程目標 核心素養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148-02
2015年北京市首次推出了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以下簡稱貫通培養),部分職業院校與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合作,招收初中畢業生。采用7年整體貫通培養方式,分三個階段: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入學后第1~2年不分專業,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教育,職業教育階段入學后第3~5年,進入職業教育階段,本科教育階段入學后第6~7年,經“專升本”考試進入本科階段學習。
一、貫通培養學生特點
(1)心理特點:首先,自我定位不準確。入學后部分學生對于自身期望值過高,認為自己已是準大學生,放松學習要求。其次,處于青春期,渴望獨立,情感需求強烈。
(2)學習特點:求知欲強,易于接受新知識新事物。貫通培養的七年一貫制,部分學生有進保溫箱的感覺,缺乏學習動力。喜愛活動而厭煩死讀書,校園活動參與度較高。
(3)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特點:知識基礎參差不齊,差距大。入學成績自530分至430分。同一年級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存在主動性差的情況,缺乏主動探索精神。
二、貫通培養思想政治課程目標
貫通培養基礎教育學段承載了學生由初中到大學段的轉化時期教育任務,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學生由未成年人步入成年的重要節點,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時期。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參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6年9月版,貫通培養思想政治課程目標可分為:“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方面。[1]
因貫通培養的思想政治課的培養目標應區別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還需在學習和實踐中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綜上述因素,貫通培養思想政治課程目標應包括如下五方面:
(1)政治認同的素養:1)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自覺擁護黨的領導。2)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富民強的根本保障,對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3)理解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2)理性精神的素養:1)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事物、解決問題;2)樹立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提升分辨能力;3)有社會責任感,自覺維護社會和諧。
(3)法治意識的素養:1)理解法治的先進性、必要性,了解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及意義;2)自覺履行公民義務、行使權利;3)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觀念,能夠依法辦事、用法律保護自己。
(4)公共參與的素養:1)能夠有序參與公共事務,遵規守法;2)踐行公共道德,有公德心,主動參與公益活動;3)掌握參與社會事務、民主決策的途徑方法,有社會責任感;4)掌握人際交往基本禮儀,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溝通協作能力。
(5)職業意識的培養:1)了解大學學段專業設置、專業特點及就業方向,對第二學段專業選擇有初步想法;2)了解自身優勢劣勢,對自己進行較為準確的個人情況分析,關注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3)了解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初步形成正確的職業理想,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三、貫通培養思想政治課程設置方案
(1)設計原則。
首先,調整不適,符合財貿類院校貫通培養需求。貫通培養的目標,學制、生源等等都與普通高中有明顯區別,高中政治與貫通培養相比,存在不適應有:貫通教材普高化,缺乏實踐性和素質培養內容及實踐;學生個體不適應:普高教材及教學以高考為目標,貫通則不參加高考,學生和家長更關注人文素養的培養和能力提升。
其次,重視素養、建立思想政治學科知識體系。貫通培養的思想政治課程設置既要為學生貫通學習第二、三學段的大學生涯奠定扎實的政治理論基礎,又需確保思想政治課程內部體系的學科完整性,塑造有健康人格,有信仰、有知識、有理想、有活力的貫通學子。以活動為教學載體,與校園文化相結合,走大德育大思想政治路線,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提升素養。
最后,協同合作。貫通培養需要體系協同與教學協同,建立專業院系、社團教師、選修課教師之間的融通協調。將專業教師請進思想政治課教學,專業課與政治課預先融合,推動職業素養的提前培養,提升學生對于大學專業選擇的準確性。
(2)具體方案。原高中思想政治課分為“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與生活”四門必修課,“科學社會主義”“經濟學常識”“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科學思維常識”四門選修課程。結合貫通學生特點及發展需求,擬將貫通思想政治課設置為:必修課四門,選修課四門,每學期配置對應社團及實踐活動,從課堂到課余活動多方位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素養。
增加選修2、3旨在服務于財貿類專業學生,為貫通培養轉由基礎教育學段轉入大學段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校本課程《法律常識》目的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常識,校本課程《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了解自己,了解未來所選擇專業。納入原因在于貫通學生進入大學學段后,專業已經確定,無法調整。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今后從事的職業。因此必須在轉段前對自身和專業進修詳細了解,規劃未來發展。否則將走彎路或退出學習的情況。
在全國思想育人、學科育人的大環境下,貫通培養思想政治課程著力構建以課堂教學為第一課堂,拓展選修課的為第二課堂,組建與學科掛鉤的學生社團為第三課堂,深化假期紅色實踐性研學為第四課堂,構建四位一體貫通培大思政教育體系,全方位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韓震.核心素養與活動型課程——從本輪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修訂看德育課程的發展趨勢[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3):4-8.
[2]王成榮,龍洋.對高端職業人才貫通培養的認識與思考[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5(6).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