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梅
摘 要:“讀寫結合”是落實語用精神、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方法。語文教學要依據課程標準、年段目標、教材內容、文體特點等找準讀寫結合訓練點,更要透過語言現象教學生明白表達上的本質和規律,教好“語理”,進而有效實施讀寫結合,切實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即:教師研讀文本,追本溯源,探究文本蘊含的語理;引導學生品味語理,依順語理進行表達。如此讀寫結合,文章順理成章。
關鍵詞:讀寫結合;閱讀;明晰語理;寫作;應用語理
一、結合生活實際明晰敘述語理,進行讀寫訓練
在今天的語文課堂上,很明顯地看到許多教師增強了讀寫結合訓練的意識,但有時候不過是“虛晃一槍”,體現的過程不充分,沒有落到實處。例如在頓號和省略號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文本例句在講清楚寫法和作用后,一般安排學生練習加標點的訓練,教學就結束了。
其實不然,從語理角度來看,頓號表示前后事物(詞語)并列描述時的一種停頓,這里的“前后”可以是無限制的。也就是說,為了表現“菜肴豐富”,可以一一列舉每一個菜肴的名稱,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發現一一列舉的方法太麻煩。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用省略號表示。
將語言訓練與生活實際相連,把握住敘述的語理,有效引導學生讀寫結合,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更有實際意義,學生才更喜歡。
二、通過語言現象抓住本質規律,進行讀寫訓練
在排列語序的教學中,一般教師覺得只要詞句調整順序之后能說得通就好,詞性、主謂狀等知識點不能講,剩下就沒什么好講的了。教師的研究僅限于此,沒有追溯語理,甚是可惜。
例句1:老班長的鮮血一滴一滴地灑在花叢中。
老班長的鮮血灑在花叢中,一滴一滴的。
花叢中,老班長的鮮血一滴一滴地灑落。
一滴一滴,老班長的鮮血灑在花叢中。
讀一讀,四個句子意思完全一樣,感覺上卻是有差異的。排列語序,就是調整事物表述及其狀態、形態進入我們腦海的順序,如同畫畫一般著色先后的順序不同,最終形成的畫面自然不同。所以說,語序的排列直接影響我們對文本的感悟和想象,不同的語序排列產生不同的表達效果。把握住這一點,我們就能引導學生抓住最想突出表達的事物,調整其狀態、形態的表述順序,開展讀寫結合。
通過語言現象抓住本質規律,提綱挈領,領悟語理,才能實現方法的回歸,有效落實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
三、結合語段特點解讀表達方式,進行讀寫訓練
在中年級的教學中,有的教師以為主題句就是中心句;也知道采用“總—分”及其變式指導學生寫作。但問及“總—分—總”形式中兩次總寫重復的問題時,往往說不出所以然。
我們說,完整的主題句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概括段落(文章)主要內容,二是表露思想情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想法和心情)。
例句2:來頤和園的人都愛海棠花。老爺爺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語,嘴里低吟著詠花的古詩。老奶奶看花,拄著拐杖,牽著孫孫,有的還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發髻上。青年們穿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好像參加什么盛會。小學生們系著紅領巾,叫啊,跳啊,被這一望無際的海棠花驚呆了。
第一句也是主題句,只是概括了語段主要內容,而沒有表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接下來并列寫出老爺爺、老奶奶、青年們、小學生們四個部分,支持了“愛花”這一主題。我們在結尾處補上一個表現思想感情的主題句,形成“總—分—總”形式:
(1)老人們從花中看到消逝的青春,青年們從花中感受到蓬勃的生機,小孩子們從花中發現一個未知的世界。(愛花人的本質——想法)
(2)愛花,不就是熱愛生活嗎?(愛花人的本質——想法)
(3)我愛花,也愛愛花的人。(抒發情感——心情)
所以,把握好語段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文字背后的語理,提高讀寫結合的教學效益。
四、抓住事物特點理清寫作思路,進行讀寫訓練
教師研讀教材中,針對文本事物特點不斷追問,逐步形成認知結構,對文本蘊含的語理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語理,理清文本思路,再依順語理進行表述,讀寫結合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我們把從文本中讀出的語理,構建成一個組織結構圖,直觀呈現出思維邏輯,這時候“書變薄了”。閱讀中學到的更深層次的是——語理,即思維、表達的規律、規則。學生從中能看出文章語段的結構,即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所以又叫語段結構圖;教師能看出教學的順序和重點,即先講什么,后講什么,所以又叫板書、板畫。
讀中明晰語理,寫中應用語理——這是我多年來的實踐探索,希望這棵梧桐能為大家引來鳳凰。如果每節語文課我們都注重了這樣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那么,學生的語文素養必然會一天一天提高。最后,以當代語文教育專家崔巒同志的話共勉:在我們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回歸根本,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