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教學結構也在逐步優化。小學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強的學科,在學生的應試教育與日常生活實踐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小學生在接受素質教育時不可缺少的基礎課程。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地優化教學結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創造輕松的教學環境,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積極性。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將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教學研究;師生互動
小學數學是小學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環節。而小學中的中高年級學生對數學教學的認知正處于一個萌芽發展時期,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因此,不斷優化傳統的數學教學結構,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實踐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進行合作溝通,有利于營造積極的數學學習氛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維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優化自身的教學結構,實現可持續素質教育發展。
一、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現狀
1.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方式較為單一
小學數學課程在培育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邏輯認知能力,還有利于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為學生日后的理科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但是,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師習慣性地以講授書本知識為主,緊跟數學教學進度,卻忽略了學生的數學學習主體性地位,無法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且制約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對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造成了負面影響。
2.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缺乏效率
小學數學不僅在義務教育階段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其在生活中的應用范圍也十分廣泛。不斷完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的重點要求,也是學校不斷追求素質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但是,在現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的效率也較為低下,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較為呆板,限制了學生自主能動性以及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從而在師生互動教學時期,其互動教學也是為了互動而互動,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效能的發揮,也妨礙了師生互動教育模式的完善與發展。
二、完善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的途徑
1.打造實踐性數學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互動積極性
小學數學自身學科的特質決定了其在小學教育方式總體結構中的重要地位。而數學教學模式是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打造實踐性的數學教學課堂,不僅是完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也是新課改教學目標下的重要體現。例如,在教學“球的反彈高度”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事先準備好排球、皮球、網球三種球,讓學生結合實踐經驗談論自己對三種球的感受。之后教師示范講解,抽選四位學生和教師一起合作實驗,分別設定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的高度,學生分別讓球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在球的反彈高度標記號、測量球反彈的高度、做詳細記錄的任務。之后,對四人合作、實驗結果進行講解,并且讓學生按照相同的規則分組實驗,觀察研究實驗結果,并進行討論,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還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2.教師加快自身數學知識能力及教學素質的提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扮演著引導者、合作者的重要角色,貫穿著學生數學學習活動中的全過程。因此,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建議,創造輕松的數學互動教學環境。例如,在教學“認識比”這一課時,教師結合已有知識和教學經驗講解比,在傳統的教材中,關于路程與時間的比表示速度這一知識點,只強調兩個同類量的比,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兩個不同量的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從而深入拓展知識點,教師應該在數學課堂的師生互動教學中先提問學生:“路程與時間的比可以表示什么?”提高學生的課堂交流積極性,并且引導學生分兩步理解比的意義,先教學兩個同類量的比,之后,再教學兩個不同類量的比,幫助學生理解比和除法、分數三者的聯系,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數學基本知識的掌握,也能夠促進教師不斷完善自我,促進教學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著極大的影響。不斷深入優化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的師生有效互動,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創造輕松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教學素質,尊重學生的學習建議,從而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春紅.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生之友,2012(9).
[2]黃秀美.師生互動,創造有活力的小學數學教學[J].吉林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