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浩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的追求,新課改視域下,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使課堂煥發出無限生機與活力,是當前一線小學數學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诖?,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根據新課程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對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進行構思與設想。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只有著力于有效數學課堂的構建,切實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才能夠滿足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才能夠為課改書寫全新的一頁。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墨守成規,脫離實際
備課工作是課堂教學活動得以有效實施的前提基礎與條件,備課工作是否落實到位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水平。然而,縱觀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并沒有重視備課工作的開展,普遍抱著“應付了事”的態度,為應付任務而備課,部分教師甚至直接抄寫教育部門下發的教參和教學大綱,對班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內容都沒有掌握到位。在此情況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出現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悖的現象,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
(二)形式單一,被動學習
形式單一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最為普遍的問題之一,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時,都在系統化地灌輸給學生理論知識,并沒有注重新教法和新手段的使用,學生在此過程中淪落為課堂的“附屬體”,過于依賴課堂和教師,降低了自身的思考積極性。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就習慣直接讓學生牢記背誦“面積=底×高”這一公式,沒有任何的引導,這讓學生感到十分迷惘,學生也無法理解其中的概念,只會死記硬背,更別說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了。
二、新課改視域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
(一)課堂教學準備階段———認真充分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準備工作中“備”所指向的是三點:一是備學生,二是備教材,三是備教具。首先,教師在課前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學情,努力開發學生中的學習資源,讓教學活動融入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回歸生活講數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應在吃透課程標準、教學目標以及學科特點的基礎上,聯系班級學生的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改造,實現“教書”向“用書教”的轉型。最后,教師還要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準備相應的教學用具,從而在展示問題、創設情境等方面,發揮教具化繁為簡的作用。
(二)教學實施過程———科學有效
1.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情境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再是“填鴨式”課堂、多媒體課件中的“奴隸”,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情境的熏染下,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由興趣引發質疑,并聚焦思維,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作用下,積極主動地開展探索學習,學習新的知識點。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所教授的內容,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與知識內容相關聯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讓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活動:
【片段一】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出示(課件)測量學校門前的兩個花壇(一個長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比較兩個花壇面積的大小。
生:快速運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求得其中一個花壇的面積。
生:向教師提出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順勢出示課題,和學生一起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之前已經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內容,所以能夠輕易求解長方形花壇的面積。那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實現舊知向新知的遷移,再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問題,用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自然而然會興趣高漲,滿懷激情地探究新知,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求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小組合作探究,促進學習能力共同發展
數學是一門思維型學科,這一課程屬性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以及解決數學問題時,會實現思路的轉變,不同角度的思路就能夠產生不一樣的方法,而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則能夠幫助學生展示這種個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共同發展。故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根據數學課程的本質屬性,引進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為學生構筑一個合作探究學習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實現學習的互動,并在互動中實現共同發展的目的。
【片段二】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數格子的方法數一數,感受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面積的聯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以長方形的面積公式(S=a×b)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思考,猜測能否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接著,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猜測進行驗證,讓學生通過組內合作探究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課堂教學反思———客觀精準
數學教師自身首先要養成反思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為有效課堂的構建做鋪墊。也就是說,教師必須要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反思,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習慣。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接納學生提出的意見,可以通過開辟信息綠色通道來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對學生提出的意見進行分析,然后再將分析所得成果糅在一塊兒整合思考。相信通過客觀精準的課堂教學反思,能夠幫助教師成為一個“明師”,進而做到傳“道”有方、授“業”有理、解“惑”有招。
三、結語
有效教學的“效”主要體現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上,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當前的新課改發展趨勢,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對原有的教學進行革新,讓數學教學走上一條更新穎、更廣闊、更有效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嚴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6(10).
[2]葉麗仙.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教學[J].考試周刊,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