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菊芳
摘 要: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關系在本質上跟讀者與作品的關系毫無二致,學生為主體,意義等等不是由教師從中提取出來給學生的,而是學生作為讀者的發現與創造,這種發現與創造任誰也不能替代,只能來自身的閱讀實踐。
關鍵詞:自主;合作;學為中心
教師致力于“導”,學生自求而得之,不能本末倒置。因此在我的語文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的確定,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等,我都小心翼翼愛護著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激發他們質疑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自主識字
在低年級教學中,識字是一項比較枯燥的認知活動,低年級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一堂課識記十幾個生字,如果方法不當,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學中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就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方法識字。我在執教《一株紫丁香》時,是這樣幫助學生達成識字目標的:先出示生字,再請學生自主識字,然后交流識字方法,比如猜字謎:舌頭嘗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樹旁(休);看動作:老師唱歌(歌),伸出手臂跳舞(伸),打了一個哈欠(困),牽著一位小朋友的手(牽)。交流完,再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朋友把紫丁香放在老師窗前干什么呢?在課件中出示句子:讓綠色的枝葉夜夜為老師(做伴);讓沙沙的綠葉兒為老師唱歌(消除)(疲倦);讓滿樹盛開的小花感謝老師的(掛牽),讓花香飄進老師(香甜)的夢。根據學生的回答,填寫課件中的詞語,又形成板書,這樣即感知了課文又鞏固了生字。也為新詞的運用做鋪墊:鮮花( )是我們的( ),( )您時時把我們( ),一顆顆愛心映著我們張張( ),一句句祝福表達我們的( )之情。老師,你早點( )吧!這樣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識字,運用生字新詞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質疑探究
在閱讀教學中,激活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的方法很多:譬如利用啟發式教學誘導學生參與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過程,設計問題讓學生去探索等,我從教學實踐中得到啟發,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比如,我在執教《揠苗助長》一課時,讓同學們齊讀課題后質疑:有位同學說:“為什么不說是拔苗助長,而是揠苗助長呢?”另一位同學說:“揠就是拔的意思。”又有一位同學說:“我查了字典,這個故事原來的題目就是揠苗助長,后來人們也說拔苗助長。”問題就在這一問多答中輕易解決了。自主學習質疑使學生在學習中由被動變得主動,激發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能幫助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再如細讀課文時,我出示了這樣的一句話: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讀了這句話,你心中有什么疑問嗎?一位同學說:“好像”一般是把什么比作什么,這里的“好像”是什么意思呢?一位同學回答道:禾苗是長高了,由于長得太慢,種田人心急沒看出來,“好像”是一種感覺;另一位同學說:好像就是表示一種猜測。“好像”這一詞語的意思,就在一問多答中解決了。盡管讓學生質疑問難會給教師的課堂調控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我們應該明白,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他們的每一次質疑,都閃爍著思維的光芒,喚醒了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
三、盡情表達
對于小學二年級學生來說,寫話是訓練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寫話時首先要認認真真地觀察,觀察的圖畫只是記錄了生活中的一個側面、一個瞬間,所表現的內容當然是有限的,這就要求學生在看到畫面后還要加以聯想和想象。我們可以從畫面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想象出他們心里想的是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學生置身于圖畫中,更能喚起自身的情感體驗,想說的欲望更強烈了。比如,看一幅春景圖,學生仔仔細細看圖后,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可以做下面的引導,(1)先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讓學生看到的說一說,圖上有……,有……,還有……(你可以先說有花兒,有柳樹,有小鳥,有太陽,也可以先從天上說)。我們還可以用這樣的句式來說:春姑娘給我們帶來……,帶來……,還帶……(2)再觀察,春姑娘來到了什么時候地方?用下面的句式說說看:春姑娘來到 ,來到 ,也來到 。(3)那么,就這個句式,我們再提高一點難度,把句子說得具體完整些:春姑娘來到田野里,把哪些美景送到田野里?春姑娘來到花園里,又把哪些顏色撒在花朵上?任選一句說一說,春姑娘來到田野里, ;春姑娘來到花園里, (4)如果你是美麗的春姑娘、小鳥、小朋友,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會說什么呢?像這樣,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參與的,情感上是開放的、愉悅的,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盡情表達,快樂寫話!
以上這些是我在教學中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一點心得體會,絕不能淺嘗輒止,一蹴而就。我經常對自己的課堂及時進行這樣的反思:今天的課堂孩子們自主參與度高嗎?在達成學習目標的前提下,我能少說一句,讓學生多說一句嗎?等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