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對高校團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高校團學平臺的育人功能,要明確理想信念教育是團學工作的首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團學工作指明方向;文化自信的建立是團學工作的堅定立場,充分發揮高校團學工作平臺的思政教育功能。
【關鍵詞】高校 團學 十九大 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071-02
高校團學工作的開展一直是高校育人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高校的團學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的時代特點,高校的團學工作者應該思考,如何更好的開展工作,創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重要報告,此次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1]
而高校團學工作的初心,始終堅持“育人”初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當代大學生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思想路線,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高校團學工作的平臺,更好地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每一個高校團學工作者應當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團學工作的首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他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建設的戰略任務,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理想信念的教育離不開以實踐式、多樣化為特色的團學活動。團學組織具有工作形式的靈活性、工作內容的豐富性、工作范圍的廣闊性等特點,能整合大量的有效資源,能有效調動專業教師參與指導學生活動, 能組織多樣化的學生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3]但是,團學活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專業的指導和創新的思維是新時代團學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有些高校因為編制的缺乏,團學工作者很多是兼職,這種形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的時代特色。因此,要克服高校目前團學工作中人力、物力缺乏的難題,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平臺,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日常團學工作中去,真正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團學工作指明方向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更應該是廣大團員青年應該嚴格恪守的行為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文化最深層的要素,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引領和主導。高校的團學工作,要緊緊圍繞弘揚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團學干部的培養、團學組織的建設、團學活動的開展等,潛移默化地增進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和踐行自覺。共青團員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4]大學生作為優秀的團員代表,應當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占據主導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色,為高校的團學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證。
三、文化自信的建立是團學工作的堅定立場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學文化活動是建立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一個載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但現有的一些團學文化活動,同質化現象嚴重,照搬已有模式,缺乏創新意識和水平,很難體現品牌特色,達到文化育人的效果。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平臺得到廣泛推廣和運用,要加強新媒體的建設,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不斷提升大學生自身的媒介素養,有機地將校園文化建設和新媒體文化建設相結合,把校園網絡文化、手機文化等在內的新媒體文化建設納入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格局,以先進的思想理論引領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幫助廣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
總之,黨的十九大的召開,提出了新思想,引領了新時代。思想引領是共青團工作始終要堅持的方向,也是完善團學工作的重要政治保證。作為高校團學工作者,更要好好學習新時代的理論基礎,深入學習和體會科學的理論知識,僅僅抓住新時代背景下賦予高校團學工作的歷史機遇,創新高校團學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充分利用高校團學工作平臺,開創高校團學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中國政府網.
[3]陶鵬.構建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的團學工作體系——以湖北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分團委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6.3.
[4]糜紅纓.核心價值觀引領團學工作分類指導分層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3.
[5]唐凱.新媒體在高校團學工作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3.11.
作者簡介:
彭帆(1989-),女,江蘇徐州人,助教,管理學碩士,思政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