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新教材的特點分析,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這有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和研究新教材,有利于教學的貫徹實施,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新教材特點 教學建議 核心素養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思想品德學科中考結果評價對其核心素養培養的研究——以漳州地區為例》。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76-02
所謂“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部編道德與法治學科承載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任,在客觀上要求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進行深層思考,尤其要積極探索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七年級上冊教材特點
(一)教材的新
1.教材內容新:新增了現行課標之外對學生有現實教育意義的新內容。比如:第五課第二框《網上交往新時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在網上交友已經成為中學生生活的常態。學生需要學會辯證認識網上交友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并能夠用慎重的態度對待虛擬世界的交往等。
2.教學設計新:(1)課題設計,主旨突出,表達活潑,易于接受。(2)欄目設計,形式多樣,各具功能。(3)版式、標識、裝幀等方面的新。
3.教學資源新:(1)重視人類優秀文化,尤其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教材的語言盡可能引入傳統文化經典;在案例選擇、活動設計等方面也盡可能安排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對文化內容的處理上,積極思考和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方式。(2)直面社會現實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比如:課本P116《路人倒地》,對這一內容,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簡單說教,也不要直接對冷漠的現象進行道德評判,而應引導學生認識到,對這個話題關注的背后,是人性中對溫暖的共同渴望。
(二)教材的變
1.內化課標變:比如:第八課“關于生命,特別是向死而生的教育”。本課所依據的是課程標準是“自尊自強”——體會生命的價值,知道實現人生意義 應該從日常點滴做起。這既是遵循課標,同時又是對課標的擴展、深化。
2.名人名言變:新教材增加了許多名言警句,古文哲理,有的單列,有的則直接融入正文,力圖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使用在現代生活中還富有生命力的傳統文化經典,力求避免表面上的“尋章摘句”。
3.主題探究變:舊教材安排每單元一個主題探究,體現的是單元統領。新教材則安排每節課后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行動中體悟學習內容,培養行動能力。 教材的“新”和“變”要求我們應結合老教材做比較分析,理解教材的“新” 背后蘊含的教學理想和教學愿景。教學時要突出新的教學內容,資源,靈活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二、教學具體實施建議
(一)采用不同的演繹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可以說,教材文本就是一本教案設計。因此,我們可以把精力用在如何演繹這本教案上。首先,根據教材中每一課的六個板塊,靈活機動的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本市公開課《深深淺淺話友誼》,開課老師就能充分利用這些板塊內容,采用不同的演繹方式。有調查統計,有情景劇欣賞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體驗、領會、探究學習內容,探索學習方法,深入淺出,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里的知識點
概括能力是語文課上的任務,同樣也適用于道法課,因此我們可以把知識點劃給學生,或者把課文的結構關系滲透給學生,以便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比如,本市公開課《網上交友新時空》,本節課上課形式活潑新穎,但是老師每講好一個知識點,都會讓學生打開課本,寫出問題,畫出答案。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課本中的關鍵知識點,也有利于將來的考試與評價。
(三)建立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良好師生狀態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文本中事例的使用,在這方面可采用學生閱讀、思考、交流,從中獲得感悟,得到結論的教學方式;同時將講臺對學生開放,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社會調查,教師由課堂的主宰者變為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等。
(四)突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這本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探索問題,通過學習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個道理。事實證明課堂上,老師越是“放手”,學生的思維就越活躍,越能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課堂上學習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總之,教材變化了,我們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的精神,運用自己原來應有的知識信息技能與方法,擴展我們的思維空間,提升我們的反思與質疑的能力,創新使用教材,讓教材真正成為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學科載體。
參考文獻:
[1]部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編:朱小蔓,2016年7月第1版。
[2]鐘啟泉:《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里》,《中國教育報》,2015年4月1日第7版。
作者簡介:
游彩秀,女,市骨干教師,多次參加市中考命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