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理解策略對于了解和記憶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因為理解是把閱讀的文本用最少的字數或有效率的新方式加以重述,理解不只可以增加認知程度,并且可以保持長期記憶。在繪本教學中老師們很少進行閱讀策略教學,因此,我們希望借助閱讀策略中的比較分析與摘要法進行繪本教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以提高學生繪本閱讀能力。文中我以《玉井芒果的秘密》《安的種子》為例分析如何運用比較分析與摘要法進行繪本教學,使學生閱讀繪本的能力明顯提升。
【關鍵詞】繪本教學 運用閱讀策略 提升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084-01
閱讀理解是建構知識的歷程,閱讀量大,卻沒有吸收與思考,這樣的閱讀對孩子的幫助是有限的。小學四年級以后的兒童處于閱讀的求知時期,透過閱讀學習新知,所以四年級前必須奠基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理解策略對于了解和記憶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因為理解是把閱讀的文本用最少的字數或有效率的新方式加以重述,理解不只可以增加認知程度,并且可以保持長期記憶。
在“比較閱讀”教學策略的發展上,教導學生作比較閱讀。采用比較閱讀教學策略,可以更加了解文章的內涵,提高閱讀的成效,做加深、加廣的延伸閱讀。“摘取大意”是另一重要的閱讀理解策略。任何學科閱讀一篇文章,或讀一本書,要能找到文章段落的重點,并摘取其大意,成為獲得大量知識不可或缺的一項后設認知技巧。閱讀摘要是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內涵,透過一篇文章的要點摘要,進而了解其是否真正理解此篇文章內涵。因此,閱讀摘要表現的好壞或可視為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一項指標,更可以看出其在教學上的重要性。
在教學活動當中,就根據以上所探討的理解策略來設計課程,將閱讀理解策略融入教學活動中,可達到引起注意、呈現新刺激、教師示范及提供更多的解釋、提供回饋讓學生自我檢視等功效,希望借助教師策略性的教導來協助學生培養其閱讀理解能力。
繪本《玉井芒果的秘密》是屬于科普性讀物,教學活動搭配班級共讀的活動,運用所借閱的書籍,進行全班性的閱讀指導。教學過程中,各組同學參與討論都相當熱烈,但對于書中信息的摘取則較為生疏,老師必須巡回引導各組將各項信息盡量單一化的填在便利貼上,避免同學習慣一張便利貼寫滿了各種的信息。另外在信息的分類上,問題與名詞歸類的方式同時搭配運用,同學們已相當能運用名詞如“產地”、“季節”等來取代“出產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天氣冷或熱才會出產?”等訊息分類方式。大部分的組都能提取出五種以上的分類項目,有的組甚至可以達到九種。同學參與情況相當積極,摘要制作的方式比起傳統直接讓他們在閱讀后續寫大意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此外在觀察各組的摘要過程中,組內同學的專長、興趣屬性也會呈現在該組所制作的成果上,例如組內有屬于語文能力佳的同學,在成果的用詞上即相當講究;若是組內有美術能力佳的同學,則成果的呈現就相當具有美感,特別是組內擁有自然科學的愛好者,則分享的信息就相當“科學”,這是在教學過程中相當不一樣的特色成果,而部分語文程度較為落后的同學也同樣能受到全組同學的影響,參與成果的制作與大意的分享都相當的踴躍。將便利貼創造出閱讀理解的概念圖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學生對這樣的上課方式很感興趣。在課后的回饋中,有些孩子覺得可以學到團隊合作的精神,有孩子覺得可以進步認識芒果的知識。
經過《玉井芒果的秘密》思維導圖的學習,慢慢有些小組可以抓到要領,例如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畫出整本書的主要架構并且將重點整理出來,所謂教學相長,在教學過程中,也參考《有效閱讀》一書,書中三種不同層次的閱讀策略提供了不一樣的方法。“學生想到了什么”比“記了什么”還要重要。
《安的種子》這本書的內容含有可以運用比較法的部分,例如三個小和尚彼此的差異、對待種子的不同方式等,都可以用來讓學生進行差異的對照,運用“比較法”,將三個小和尚對待種子的差異點截取出來,以了解彼此沖突的原因;然后將書中孩子們的處理策略運用“摘要法”擷取出處理的重點,可以了解最后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融入兩種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活動之后,學生已大致能掌握運用方式,過程中對于老師所引導的“點”,都能延伸出自己的“枝”,即使屬于補救教學的目標學生也能興致勃勃的參與,透過老師的觀察與適時的提點,這些學生對于課程的參與度以及“比較”、“摘要”等方法的運用,都能有相當明顯的進步,這也是運用適當的閱讀理解策略可以提升學生能力的一項明顯例證。
作者簡介:
馬紅(1977-),女,義縣人,本科學歷;小教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