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芳
【摘要】本文構建了一個將SP融入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的過程及方法,并評估了其教學效果,同時根據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些優勢與劣勢提出一些反思。
【關鍵詞】標準化病人 高職護理專業 病理學教學 構建 反思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240-01
《護理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2020年)》提出以實踐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深入貫徹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加強護理內涵建設,加強護理保障條件,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專業、主動、連續的優質護理服務。為全面提高護生的職業素質,護生滿意就業、企業滿意用人,隨著我院高職護理專業臨床化實訓教學模式的推進:即是將傳統由護生觀看操作、教師課堂示教或放視頻、護生回示、護生展開訓練的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模式,轉變為創建以臨床護理崗位工作情境為導向的臨床化實訓教學模式。在臨床化實訓教學模式中以典型病例的“病人疾病問題和過程”建構實訓教學學習情景,使護生得以理解臨床護理工作的動態變化特點,提高護生臨床技能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與臨床脫節的現象,達到實訓教學與臨床“零距離”對接。病理學是重要的基礎醫學理論課程,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發揮著橋梁的作用,也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與核心課程。標準化病人(SP)即模擬病人,非醫療工作從業人員或病人,經過系統化、標準化培訓后,達到恒定而逼真地模擬臨床病人的具體情況,并充當病人、教學指導者或評估人員。本文運用SP教學法構建一個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的案例,進一步推行我院高職護理專業臨床化實訓教學模式的應用,并對該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和總結。
1.SP融入病理學教學的構建
1.1 研究對象
選擇本校2015年9月-2017年6月本教研室授課的2個學年3個護理專業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共有學生148人,均由相同的教師組帶教,所教授章節均相同。設定一個班級為實驗組,共計52人,其余兩個班級96人為對照組。
1.2教學實施
三個班級均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病理學》第3版作為教材。教研室統一制訂理論和實驗教學大綱,平均每周由同一教師授課3學時,對照組按照傳統教學法進行講授,實驗組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引入SP進行輔助教學。
設計一個病歷,包括完整的既往病史、現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等,對SP扮演者進行表演培訓,要求受訓者能夠圍繞病歷內容,模擬完成訓練。實驗組授課教師根據臨床采集的典型臨床表現,各個系統疾病均選擇1-2個典型綜合性病例融入SP輔助教學。SP可以分為教師SP與學生SP。
教師SP由授課組教師,對各系統疾病的病例進行整理與篩選,選擇具有典型臨床表現的綜合性病例作為SP輔助教學內容,每個教師熟練并掌握1個典型病例的臨床資料,扮演該病例的SP。教學根據學生提出的病例典型表現進行表演,并配合作答,引導學生掌握方法與技巧。課后每個學生均需完成一份SP的臨床癥狀及其病理變化的詳細病歷資料。
學生型SP由教師挑選5-6名學生進行SP培訓,收集具有典型臨床表現的綜合性病例,對資料進行標準化整理與篩選,選擇可以表演的臨床癥狀與病理學變化表現[1]。專業臨床教師對典型病例進行病史編寫,受訓學生牢記相關病史與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的準確表述,并觀摩兩次典型病例,切實感受并把握真實病人的感情變化、語言表述和肢體語言。學生在標準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的講解與演示下,著重掌握典型病例的特有外在體征表現及變化,并能夠熟記和演示,同時,要將真實病人在典型病例中因機體耐受度、情緒變化而產生的一些急躁、痛苦、虛弱、責問、責難甚至拒絕的情緒、表情、語言融入表演中。每個學生SP能夠熟練掌握1個典型病例的臨床資料,作為該病例的學生SP。教學過程中,配合學生完成各項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的典型動作、表情與語言等,也可由學生SP表演,學生自身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與記錄。教師就學生在病例觀察與診斷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點,幫助學生準確掌握觀察與記錄的方法與技巧。每個學生均需完成一份案例分析。
2.實施結果
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與實踐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SP輔助教學法顯著提高了學生的病理學學習興趣,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尤其在于各系統疾病的臨床表現方面,實驗組有更深刻的認識,學生對于病人臨床表現的觀察能力與病歷記錄能力、應變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在與SP的接觸中,經過2個學年的觀察、溝通后有了顯著的提高,對照組則顯著低于實驗組的應變能力與溝通能力。
3.反思
3.1 SP融入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中的優勢
病理學教學涉及內容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診斷等內容,是對疾病發生發展、發展規律、機體形態結構、功能變化、病變轉歸的動態性研究。其中臨床癥狀是病理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與護理工作的聯系密切度也最高,學生進入臨床工作時,需要學會主動分析并思考相關癥狀和疾病之間的聯系,SP將臨床癥狀盡量以趨近于真實的表現表演出來,學生在教學中能夠提前接觸各種具有高度真實性的病人,并了解到病人在疾病痛苦中可能表現出來的各種語言、表情與動作,教師型SP可以發揮模擬病人的同時指導并考核學生的作用,學生型SP則因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自然,也能夠有良好的培訓依從性,在表演中也更能自然地表演病人的真實感受與情緒變化,使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前能夠提前感受病人的變化,并思考如何應對這種不利局面,有利于及早融入護理工作實際中。
3.2 SP融入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中的劣勢
病理學教學中各項實驗室檢查是重點,也是病例確診的最為客觀的依據,但在SP輔助教學中,這些內容均屬于無法表演的內容,學生在觀察中難以將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查結果相聯系,因此,建議在SP教學中,與病例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展示相結合進行,使學生能夠更為準確地掌握病人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查的相關性,便于學生通過臨床癥狀思考該病人的疾病進展,以便于在護理實際中能夠及時根據病人的臨床癥狀掌握疾病變化,并及時向醫師匯報,提高診療及時性。此外,SP教學需要額外投入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表演或指導學生表演,協調好時間、安排好培訓工作并保證培訓效果也需要有很高的穩定性,教研室和教師要認真對待。
護理工作需要接觸到各種病人,執行醫囑,準確實施各項護理操作,因此,在醫學基礎病理學課程中適當結合SP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仿真性的護患環境,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準確性,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但要注意恰當,且要避免脫離病例的其他資料,讓學生形成一個更為系統、真實的病理學知識認識,為臨床醫學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龐楠楠.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方法及現狀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