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后作業因為技術原因,聽力和口語作業一直得不到重視,學生書面作業負擔重,學習效果差。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和設備的普及,在“移動互聯+”環境下布置小學英語課后作業因其方便高效已將成為趨勢,本文簡述了在“移動互聯+”環境下比較常用的三種作業形式,這幾種作業形式的優勢以及應該注意的地方。
關鍵詞:移動互聯+;小學英語;英語作業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130-02
1.研究背景
英語課外作業,是英語課堂的重要延伸和補充,是溝通英語課內與課外的橋梁,是學生鞏固知識、開拓眼界、發展興趣和個性、提高實踐技能、促進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是對“學”的研究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小學英語作業的質量不僅影響到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而且還影響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通過高質量的英語課外作業,學生可以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并且發展自己的興趣和能力。
近年來,我國的教師和教育研究者也針對課外作業的形式做了一些探索,他們大多認為作業的形式應該多樣化。黃曉華(2012)試圖把微博應用到家庭作業當中,讓一個班的學生互相關注,遇到作業中的疑難問題時用手機拍下來發微博,然后師生或生生之間進行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實踐證明,在線英語作業可以有效減輕教師工作量,有利于培養和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使分層作業更具可操作性。(賈煒茵,關世民,2014)
2.利用“移動互聯”技術三種有效的作業形式
為了鞏固教學效果,提高作業效率,課題組教師根絕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綜合采用了以下三種作業形式:手機APP軟件,即時通訊平臺,網絡資源。
2.1 利用手機APP軟件布置英語課后作業。
傳統的英語作業囿于技術原因,聽力和口語作業教師因為無法及時檢查和反饋,只能加大書面作業的布置量來進行彌補,這樣做不僅增加了學生的作業負擔,聽力和口語技能也無法在課后進行訓練。隨著技術的更新,互聯技術和設備的普及,一些利用語音分析系統APP軟件應運而生,例如:一起作業、盒子魚、趣配音、伴魚繪本等等。
對于小學生來說口語能力需要反復、持續、精準的訓練和培養。然而如何對每一位學生的口語發音及時反饋,同時了解到全班學生的整體口語狀況,依靠傳統的大班教學很難實現。“一起作業網”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套完備的口語自動打分系統,系統內能提供與教材內容相匹配的單詞、句式、課文,教師可根據學習進度選擇讓學生完成跟讀、朗讀或背誦等口語作業。學生可以電腦或者父母的智能手機完成這些作業,每項口語練習完成后,系統會根據完成情況給學生的表現賦以一至三顆星。老師點擊檢查作業之后,系統會根據他們的表現自動打分,老師在平臺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全班平均成績以及每一位學生的成績,并且還可以點擊音頻按鈕,聽到每位學生的發音狀況。
此外,老師在平臺內布置好作業之后,可以隨時通過手機或電腦查看班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點擊一鍵檢查作業,后臺系統便會自動幫助老師將作業批改完成,同時還會生成一張本次作業的錯題報告,在錯題報告中老師對各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一目了然。“一起作業”平臺改變了傳統的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的方式,減輕了老師們的改作業負擔,提高了學生的作業效果。
“一起作業”通過游戲化的學習方式,將原本枯燥的練習內容變成游戲,學生學習后根據學習效果可獲得不通數量的學豆,并可以用學豆兌換獎品,學生為了獲得更多學豆,愿意自發的增加練習次數,提高質量。這種方式即時的反饋和獎勵能帶給學生很大的成就感,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無論是哪種學習水平的學生對這種形式都抱以極大的熱情。這樣的作業形式無疑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寓教于樂,在強化學生英語聽說技能方面,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
2.2 利用即時聊天系統布置英語課后作業。
傳統的英語作業只是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交流,缺少學生的小組合作,同伴互助和同伴評價。利用即時聊天系統,如“QQ群”和“微信群”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在群里進行共享,每一位群成員都可以看到,學生們可以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互相學習。
低年級的學生可將自己的課文朗讀或表演錄制成音頻或視頻發到聊天群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將需要實際操作的解說性文章以及課本劇在課后與家人或同學一起排演,拍成視頻發到群里。不止老師可以看到,其他學生和家長也能看到,他們能夠給予及時的反饋。通過對比交流學生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差異,提升自己。
例如,在學習制作食物的課文時,利用移動互聯網,教師可以制作視頻微課讓學生學習,再要求學生錄制自己的解說視頻發到群里分享,教師可以給予及時的、個性化的反饋和糾正。
學生在課堂是排演話劇,并不能在課堂上全部展示完,便可布置成視頻作業,各小組按照對故事的理解,場地選擇和背景布置更加自由。學生們將視頻發到群里,接受大家的點評。
此外,傳統的家庭作業家長的參與主要體現在督促學生完成或檢查正誤。但是這種新型的作業也是一次高質量的親子活動,家長也可以參與完成作業,比如低年級的與學生一起完成簡單的對話,高年級的為課本劇承擔攝像工作,家長們的投入度極高,并且表示非常享受這樣的作業。
2.3 利用網絡資源搜集資料。
英語課前的值日報告以及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的課堂分享都需要以課后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學生通過利用網絡資源收集和整理資料,再制作成PPT在英語課上與其他同學分享。
英語課前的值日報告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演講的機會,低年級學生以表演故事為主,高年級學生則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話題做一個小小的演講或介紹。
3.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移動互聯+”解決了傳統教學中課后聽力和口語作業布置難的問題,并且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它符合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既包括了傳統的知識與能力的學習,也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當然,利用“移動互聯”完成課外作業也存在一定隱患和弊端。
3.1 網絡監管。
學生在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完成作業時,一定會接觸到網絡,如果沒有成年人的監管和嚴格的網絡安全手段,很容易接觸到色情圖片,色情文字,非法網站等一些不良信息,或者沉迷于網絡游戲。但也不能為此因噎廢食,完全不讓學生接觸網絡,這也不符合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家長為手機或電腦安裝綠色軟件,保證孩子接觸不到不良信息,同時整個社會也要加強監管和懲罰力度。
3.2 視力保護。
在以上作業形式中除了“一起作業”對于學生的作業時間有限制,并利用控件建議教師布置20分鐘以內的作業,限制學生上其他網頁玩游戲,保證學生健康用眼,其他均需要家長的監督,預防學生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近視。
4.總結
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對傳統的教學形式既是挑戰也是促進,它突破了時空的界限,為學習者的終身學習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身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應該順勢而行,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 Benson,Phil.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1.
[2] Chan,Victoria. “Readiness for Leaner Autonomy: What Do Our Learners Tell Us?”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6 (2001):505-520.
[3] 黃啟發,杜春雷.利用“一起作業網”平臺 改革小學英語教學模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
[4] 劉愛者.小學中低年級英語“一起作業”的實踐與探索[J]. 教育觀察,2016.
[5] 梅德明.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科課程發展——課程目標演進的價值取向[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6.
[6] 沈梅麗,鄒艷.小學英語課有聲作業的應用[J].學科教與學,2002.
作者簡介:李丹(1982-),女,漢族,陜西西安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