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純芳
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抽象的內容理解較慢,使得趣味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趣味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在本文,筆者將從游戲教學、情境教學、故事教學三個方面入手,探索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教學;游戲教學;情境教學;故事教學
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一些趣味化的內容呈現出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學生自覺參與其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適當采取趣味教學方法,使小學生輕松、積極地走入數學世界中。
一、游戲教學,鼓勵學生參與
有很多世界經典游戲,都與數學知識相關,玩游戲的過程也是對數學思維培養的過程。學生對于游戲有著非常強烈的喜愛,在數學教學中使用游戲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當中,堅持不懈地找到數學問題的最終答案。
例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十以內數字的記憶,并實現應用,我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玩了“九宮格數獨”的游戲,讓學生在每一個小九宮格中,分別填上1至9的數字,讓整個大九宮格每一列、每一行的數字都不重復。“九宮格數獨”的玩法邏輯簡單,數字排列方式千變萬化,在玩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要對數字充分了解,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非常興奮地進入游戲當中,對其中的數學原理進行感悟。在攻克每一個關卡之后,學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對于數學學習有了更強的自信心。通過游戲教學,學生得以更好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成為了充滿活力、充滿快樂的學習場所。
二、情境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生活化場景中,從貼近自己生活的教學內容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感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盡量多使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的聯系,從而產生學習興趣,能夠在生活情境中主動探索數學新發現。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的時候,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活中使用時鐘的場景,在PPT上展示時間,對應相應的生活場景,為學生帶來獨特的學習體驗。當PPT上展示一個7點55分的時間時,我對學生說:“到了上課的時間了,同學們讀一讀時鐘,現在是幾點了呢?”同學們回答:“現在是7點55分。”我又給學生展示一個時鐘,讓學生讀一讀:“現在該吃飯了,同學們讀一讀時鐘,現在是幾點了呢?”同學們回答:“現在是十二點了。”我引導學生:“現在有一個表盤,請同學們自己在上面畫出時針、分針和秒針,并說說這是幾點了。”有的學生在表盤上畫上了時針、分針和秒針,并向同學們說:“現在是晚上7點15分0秒,我看動畫片的時間到了。”在愉快的情境教學中,學生不僅快速掌握了時、分、秒的基本知識,并能夠實現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讀懂時鐘上代表的時間。通過情境教學法,學生能夠將自己帶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讓自己從課堂緊張的學習氛圍中,轉換到了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在數學知識中對生活中的場景進行體驗,對數學的興趣得到了加強。
三、故事教學,培養學習思維
小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生動活潑的人物、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都能夠使學生沉浸其中,感受故事帶來的美妙。如果能夠在故事中加入數學問題,不僅能夠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還能夠讓學生在故事中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在故事中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的時候,我給學生講了猴子吃桃子的故事,讓學生在其中感受數學知識:“一群猴子每天中午吃三個桃,每天晚上吃四個桃。猴子們覺得吃的少了,于是向飼養員反抗。飼養員說,那你們每天中午吃四個桃,晚上吃三個桃吧,猴子們不會數學,以為吃的桃更多了,非常開心。”同學們哈哈大小,紛紛覺得猴子太傻了。“猴子一共有6只,飼養員拿來了24只桃子,平均分給猴子,每只猴子能吃多少桃子呢?”學生計算之后答道:“4只。”“有一只猴子今天胃口不太好,它只吃兩個桃子,其他桃子分給其它猴子,剩下的猴子沒人能分多少呢?”學生剛開始難以回答,后來,寫出了算式“2÷(6-1)”得出“0.4只”。通過在故事中加入數學知識,能夠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發展,隨著故事情節解答數學問題,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總之,經過實際教學經驗可以看出,趣味教學對于小學數學課程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非常有益的作用。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合理使用趣味教學方法。相信隨著數學教學創新教學方法的不斷提出和完善,趣味教學模式一定會得到更加深入的推廣和創新。
參考文獻:
[1]任文興.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04):114-115.
[2]陳蘭.趣味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15(1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