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 劉明
摘要:在當前的高校教學中,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運行過程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不僅使高校完善了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實用型就業人才。充分發揮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優勢,能使高校與用人企業達到共贏。
關鍵詞:高校 校企合作 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8-0091-02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高校進行了擴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和就業難度不斷增大,為了適應當前就業的需要,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應運而生。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出現,使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大大緩解了就業的難度,提高了應屆生的就業率。與此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剖析了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的不適應,存在“兩張皮”的問題。因此,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內涵
這里所提及的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主要是指高校與企業進行合作辦學,以實現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高校提供文化知識的層層深入教學,企業提供實習機會和實踐教學,共同培養綜合素質水平比較高的優秀人才。實際上,高校校企協同機制能夠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共贏目標,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同時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就業人才來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實力。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正常運行,依賴于高校與企業的密切交流,在利益發生沖突時能夠有效地進行協商,為高校與企業的長期合作建立良好的關系,保障協同育人的順利發展。高校與企業在合作中應明確責任主體,在理論教學中,高校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實踐教學中,企業要靈活運用實習機制提供良好的實踐機制。高校與企業的共同合作,保障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綜合實力。
二、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現狀
如今,雖然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在人才培養中勢頭很猛,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育人機制的主要問題是高校與企業的利益不協調,高校的積極性比企業的積極性高。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校的專業與社會企業的需求不對口,造成社會企業的培養活動無法與學生所學專業相匹配。高校學生的專業能力強而無處施展,在簡單重復的實習中得不到充分的鍛煉,不僅造成了教學時間的浪費,使實踐的意義無法體現,而且也導致了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運行停滯不前,嚴重影響高校與企業的發展。其次,高校與企業之間存在很大的利益沖突,高校旨在利用企業的實習機構提高教學綜合水平,而忽略了學生對企業利益造成的影響,由于實習期間企業的耗資嚴重而收益甚微,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合作積極性,嚴重阻礙了協同育人機制的發展。
三、構建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舉措
(1)發揮政府的領導作用。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高校教育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此時就需要政府部門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引導和支持高校與企業進行合作辦學。政府主要起領導作用,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和管理辦法,并嘗試著為校企聯合辦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減免稅負等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有效幫助雙方搭建合作的橋梁,構建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機制。企業可以對高校進行指導,高校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業的人才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涌現出了大量的前沿知識,但是現有的高校教學內容非常落后。因此,高校需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職業對大學畢業生的基本要求,并對企業生產過程中所采用的新成果、新技術及前沿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將其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以確保課堂教學內容能滿足學生的未來就業需求。
(2)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為了更好地推動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需要摒棄校方制訂的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采用校企雙方聯合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實際上,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不僅屬于教育活動,同時也是一項經濟活動,其倡導雙方平等、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因此由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勢在必行。同時,還需要高校針對企業的用人需求展開全面的研究,積極為企業的發展培養人才,以期更好地推動校企的深度融合,為校企協同育人工作的開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另外,企業要將自己公司的人才培養方案與高校的教育方案相結合,充分地了解各自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完善、改進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有利于學生在畢業后更快地融入社會。
(3)校企建立混合教學的學習培訓基地。高校采用混合專業的實習教學管理模式,混合專業的實習管理模式通常是指幾十甚至上百名學生到同一合作企業進行實習實踐。同時,校企雙方還可以在基地建設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如校企雙方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實驗室的建設,這樣不僅能夠達到節約雙方資金的目的,還可以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同時,校企建立混合教學的學習培訓基地,能夠使多名學生在同一合作企業內進行實習實踐,不僅有利于學校的監控與管理,而且還可以加深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更好地為企業培養一批綜合型的優秀人才。此外,校企建立混合教學的學習培訓基地還能夠為指導教師提供更多的指導時間,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校企有效建立創新定向培養班。企業可以依托高校教育資源,創新思路,設定定向培養班,開展現代學徒制實踐。結合學校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對口實用性人才培養。定向培養班主要以企業崗位能力、素質要求為目標,將企業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融入課程的全過程,并在實訓、實習中加強企業所需的能力模塊學習。高校主要負責學徒的專業理論教學與基本技能培訓,企業的高級職工擔任學徒的師傅,按照技師學徒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授課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水平。按照季度或者月份安排工程技術人員對學生的生產實訓進行指導,并根據學生的生產情況,給予相應的勞動報酬,最終通過有效建立創新定向培養班,形成一體化的就業模式。
(5)校企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國家發展的動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校企之間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主要是為了開展技術研發與服務。高校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一方面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另一方面對政府、行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開展技術研發與服務。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達到了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
高校與企業的共同合作,為高校提供了很好的育人環境和管理模式,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高校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學較為重視,在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意識的培養方面較為薄弱,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應用很好地改善了大學教學情況,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批實用性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孫雷.“卓越計劃”理念下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探索[J].江蘇高教,2016(4):85-87.
[2]陳建.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研究與實踐[J].中國冶金教育,2017(5):32-34.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