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敏
摘要:數學學習對學生思維邏輯性、抽象性的要求非常高,在小學數學中,有大量知識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以此為基礎,分析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必要性以及具體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下,數學教學已經從以往的基礎知識傳授轉化為思維、方法的指導,并重點鍛煉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新的歷史形勢下,作為數學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采取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積極滲透落實核心素養。
一、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過于關注教師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的授課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和記憶,在這種教學模式中,雖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卻不利于其他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長期采用該種教學模式,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數學淪為應試的工具。在新課改與核心素養的滲透下,教師必須要關注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為學生營造出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重點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二、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方法分析
1.應用多媒體創新數學課堂
學好數學,最關鍵的是要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數學學習本身是枯燥的,要實現數學教學的創新,培養興趣極為重要。當前,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迅速發展,相比傳統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教學具有直觀、多樣的特點,能夠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動態化的圖片、視頻和文字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突出數學教學的實用性
小學數學的教學,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取得多么高的分數,而是要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解決真實的數學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過于追求題海戰術和分數高低,而是要采取科學的方式突出數學教學的實用性,在課堂中引入具體教材,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以“長方形面積計算”知識點的教學為例,在傳授學生具體的計算方法前,我先讓他們自己來尋找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如“書本”、“講桌”、“地磚”、“茶幾”等,并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測量這些常見長方形的長、寬,思考面積的計算方式。在學生有了動手的經驗后,再講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式,讓學生聯系生活來靈活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
3.養成科學的自學習慣
現代社會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不再一味給學生傳授,而是要將數學課堂交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自己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參與機會,讓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深入理解,并通過一步步的鍛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以“圖形教學”為例,我提前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分析、思考‘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差別,得出結論”。由學生主動預習并認真思考,在課堂上向教師和同學展示他們得出的相關結論,再由教師進行細致地講評和補充,甚至可以給予結論更好的學生以糖果之類的獎勵,以鼓勵更多的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和全面發展。
4.小組合作教學法提高教學的創新性
教師在對數學題目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不應設置唯一的答案,必須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尋求更多的解題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有效培養,讓學生能夠得到有效地進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法,使得學生能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思維的碰撞,進而能深化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提高。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相關知識點時,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觀察更好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掌握其基本的輪廓特征,更好地體會教材當中知識點所要表達的含義。同時,教師需要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能夠在小組當中通過努力制作一個長方體的紙盒,要求這個盒子的長度為6cm、寬度為5cm、高度為4cm,同時還要讓學生進行計算,探究制作這樣的一個盒子需要多大面積的一個硬紙板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很多小組都會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后將其疊加起來;還有的學習小組將會先算出上面、前面以及左面這三個面的面積,再將其乘以2便是長方體的體積。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研究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解題思路地歸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將會充分調動自身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養成創新意識。
三、結語
在核心素養育人背景下,只有強化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創新,方可培養出綜合素質過硬的人才。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多個角度創新,采用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創新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于偉萍.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究[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8年08期
[2]曾望蓮.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初探[J]. 新校園(中旬) ,2018年06期
[3]單春俠.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對策[J]. 新課程(小學) ,201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