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興粉 商倩 趙春香
摘要:發展農村教育,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隨著信息化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逐漸走進了農村中小學課堂中。但因受經濟條件等因素影響,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育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研究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用全新的思維探索農村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新途徑是農村教育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
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廣泛應用于各領域行業。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沖擊。教育信息化是是實現基礎教育跨越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13億人口中80%為農村戶籍,信息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教育信息化成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環節。農村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我國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快速使落后的農村中小學實現教育信息化。本文對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為推進農村中小學現代化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支持[1]。
一、農村中小學教學信息化建設現狀
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政策已較成熟,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難點在農村,目前已有近15萬中小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必修課,信息技術課程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小學開始普及。農村中小學應用效率相對較低。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仍不成熟,信息技術與各科教學整合水平較低。教育部明確將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加強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近年來,在國家教育相關部門重視引導下,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我國中小學信息化跨越式發展,但我國中小學信息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農村學校計算機教師與多媒體教室配備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大多農村學校的現代化教育發展剛剛起步,很多學校未未對資源進行整合,未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特色與工具作用。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也是信息化建設發展的瓶頸。總體上農村學校普遍存在教師人數少,信息素養普遍較低,缺乏對信息技術的實踐經驗等問題。學校因資金短缺問題,導致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無法落實。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現狀不容樂觀。
農村地區各縣鄉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水平較低,很多學校已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因教育觀念陳舊,資金投入不足,教育資源缺乏等因素影響,導致信息化建設中存在較多問題。基礎教育應承擔培養具有良好信息意識與能力人才的職責,信息技術課是農村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途徑,很多學校按新課標要求開設信息技術課,但因應試教育制度影響,一些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課較少落實開設。信息課程教學內容簡單,未充分發揮課程的應有作用。
目前各農村中小學配備了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硬件設施配備基本滿足教學需求。但因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限制,導致設備使用率較低。部分學校教師對計算機應用能力較低,很多教師日常教學中較少使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設備設施失去了建設教育信息化的目的[2]。
二、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的改進措施
當前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中存在較多問題。學校應,以全新的思維探索適合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新途徑。
觀念變革是推進農村教育信息化建發展的關鍵。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學校領導必須明確在信息化教育工作中的職責,切實加快發展農村奇偶與信息化建設步伐。促進信息化技術在教育中的實際應用。通過制定完善相關法律保障信息化建設的落實。
縣鄉政府領應將信息化建設作為農村中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工作,教育部門及校領導應提高思想認識,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加快學校信息化建設。教師要適應信息化使用的需求,探尋適合現代教育理念的新途徑。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推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
資金是實施信息技術教育的物質基礎,針對農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現狀,政府應采取多種方式規劃建立穩定的長效融資機制,創建良好的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加強對資金的使用監管,增加對教育資源的捐助,保證學校教育信息化持續發展。
高素質師資隊伍是促進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關鍵,要讓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必須通過多元培訓,充實學校信息化專業教師隊伍。學校管理人員及教師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確保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任務落實。加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全面實施農村教師免費培訓計劃,根據教師現有技能水平確定培訓內容。確定不同層次的技能專項培訓。采取多樣的培訓形式,大大降低教師培訓費用。邀請經驗豐富的信息技術專家蒞臨學校作專題講座。加強信息技術知識的指導交流,通過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鼓勵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上課,鼓勵教師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
加強信息技術與各學科間的整合力度,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設計理論指導課程整合。提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加工應用的能力。教師要準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了解本學科教學的目標重點,改善教學效果,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
進行多媒體課堂的設計應根據教學目標內容選擇媒體,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媒體要適度使用,控制好教學進度與畫面節奏。結合傳統教學手段由淺入深的傳授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在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雙向溝通,調動學生的活力。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在于信息承載能力高,多媒體課件是教師教學經驗方法的綜合,課件設計要遵循整體到細節分化的順序,通過文字,圖像等媒體手段結合表現教材內容,通過課件傳授知識,整理學生的反饋信息,使教學更具有適應性。
三、結語
目前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處于發展關鍵期,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中仍存在許多問題。教育信息化建設投資不足,基礎實施建設相對薄弱,教師專業素質較低,信息技術教學使用率低等問題阻礙了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針對當前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中的問題,應采取綜合有效的措施,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提升教學效果,推進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珊珊.淺析農村中小學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基于基礎教育新課改[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6(11):212+214.
[2]張瑩瑩. 中小學教學媒體使用現狀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