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金梅
摘要:新課標提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一定要積極的擺脫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致力于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等,以此來展現出學科價值,為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助力。因此,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應深化自身的認知,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促使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局限的課堂中獲取更多,為其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路徑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策略探析
前言:
所謂的核心素養(yǎng)就是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個人生活逐漸形成的重要素養(yǎng),具有著穩(wěn)定性、綜合性、普遍性等特點,是推動個體成長、發(fā)展的主要路徑,主要包含了社會參與、自主發(fā)展、文化修養(yǎng)等幾方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將學科價值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教師也應將核心素養(yǎng)作為導向,全面的增強教學的有序性、有效性,向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斷邁進。
一、核心素養(yǎng)的概述
通常情況下,核心素養(yǎng)就是指,在特定時間段內,推動個體發(fā)展,融入日常生活和社會的知識、態(tài)度、能力等。而在語文學科中,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語文語感等,這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切入點。
1.學習習慣[1]。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學習期間,所逐漸養(yǎng)成的一種良好的學習行為、心理傾向,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將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
2.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指,以學生的心理、行為為前提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使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3.語文語感[2]。語文語感就是指,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對客觀因素的感知能力、領悟能力等,比如語文現象、語言文字,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思想情感,使其的語文學習更具針對性、情感性、實效性。
因此,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將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性發(fā)揮到最大,就一定要對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有一個深入性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癥下藥,將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性突顯出來,促使教學活動得以持續(xù)、順利的開展下去。
二、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析
(一)突顯語言框架,滲透核心素養(yǎng)
在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下,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將教學活動開展好,就一定要突顯出語言框架,將語言框架放置在核心的位置上,并借助朗誦、朗讀等,引導學生感悟語言魅力,這樣既能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也能幫助其累計更多的素材,真正的達到一個一舉數得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荷花》一課的過程中,文章中的語言文字優(yōu)美、生動,通過“聞、看、想”,將荷花的美、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深刻的表現出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采用默讀、朗讀的形式,來對文章特色進行感悟,并抓住其中關于荷花的關鍵性詞匯等,深化學生對文章的認知、理解,使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得以深化,促使其的語言能力、語言意識逐步增強。在這樣的模式下,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大大拓展,使其的語文能力大大增強,將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作用展現出來。
(二)注重思維導向,滲透核心素養(yǎng)
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將核心素養(yǎng)作為導向,無疑將面臨著更多挑戰(zhàn)。在此模式下,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也應使學生始終的處在良好的思維狀態(tài)上,使其的思維從直觀過渡到抽象,促進其的思維發(fā)展,使其在課堂中收獲更多。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意識到這一點,充分的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注重思維導向,使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效果達到預期。
例如,在講解《哪吒鬧海》一課的過程中,本篇課文的情節(jié)性較強,涉及到很多的人物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因此,為了使學生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就可以將情境創(chuàng)設這一方法引入進來,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的情感感悟更加深刻,以在深化其理解程度的同時,也使其結合實際生活,來提出自身看法,對其的思維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在此模式下,可以將文章內容深刻的展現出來,使學生在學習、閱讀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其始終思維活躍,使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三)強化審美鑒賞,滲透核心素養(yǎng)
在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中,審美鑒賞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3]。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也應深刻的意識到這一點,傳授給學生相應的閱讀、鑒賞方法,實現教育、美育的滲透,將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價值展現出來。
例如,在講解《廬山的云霧》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大致性的了解;在這之后,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優(yōu)美語句等進行細細品味,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使學生深入到文章情景中去,深刻的感悟、體會,使其的審美、鑒賞能力大大提升。在此模式下,可以將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價值展現出來,使教學本身得到更高層次的進步、發(fā)展。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將核心素養(yǎng)作為導向,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僅可以展現出語文學科的價值性、情感性、文化性,使學生在課堂中收獲更多,也能促進學生的綜合性、全面性發(fā)展,將學科價值最大化的展現出來。但是,在這其中,教師也應掌握正確、合理的滲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為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麗娟.語文寫作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06+108.
[2]羅丹丹,張貴雄.核心素養(yǎng)旨歸的小學語文自學輔導模式構建[J].教師教育論壇,2018(10):53-55.
[3]路靜.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幾點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6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