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清云
摘要: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衍生出許多優秀的思想和觀念,這些內容對于現代人們的影響依舊是比較大的,無論是在學校中還是在工作生活中,傳統文化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就必須融入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讓小學生能夠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小學生更好的生活。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有效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小學生初步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也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小學中語文學科是主要的學科之一,將傳統文化的教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對于抽象的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幫助學生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傳統文化的教育,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結合教材滲透傳統文化
學生的課本知識都是經過嚴格審查的,課文中的文章一定是積極向上的,并且教材中的文章必定包含作者某種思想或者觀點,文章一定對于學生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在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的故事或者文言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能夠將知識有效的利用起來,將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與知識學習結合起來,通過課文內容的學習,讓小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課文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教育能夠豐富教材內容的內涵,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富有樂趣,促進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學習理解[1]。在小學教學中借助課文內容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在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上,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登鸛雀樓》的學習中主要講述自然景色和作者的胸襟抱負,前兩句描寫自然景色,后兩句寫作者自己的想法,這首詩主要就是寫作者在登高遠望時的體會,作者處在盛唐時期,但是作者所表達的依舊是積極努力上進的思想,在小學教育中,首先可以講述祖國山河的壯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然后體會作者的思想,鼓勵學生們在順境中要更加努力學習,提高學習水平。
二、民族習俗中滲透傳統文化
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所以文化的內容也就相對比較豐富,民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適時的引入民俗,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天性好動,對于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引入民俗,講解不同節日特有的風俗習慣,能夠吸引學生去學習,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這樣不僅是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也能夠讓學生對于我國的傳統節日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促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2]。
例如,在二年級下冊《傳統節日》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節日有哪些,在這些節日到來的時候,人們會舉行什么樣的活動,小學生對于自己知道的節日和習俗進行積極的發言,能夠加深對于節日的理解與記憶,在聽其他同學發言的過程中,也能夠豐富自己的有關知識,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語文課內知識,也能加深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
三、識字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
識字教育是小學階段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識字教育本身相對枯燥乏味,學生經常會出現走神溜號等現象,學生對于枯燥的認識過程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但是識字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內容,所以,教師在語文識字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加學生學習漢字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3]。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讓學生能夠寫好漢字,這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寫好字做好人,學生會將寫字與做人聯系在一起,在寫好漢字的同時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例如,在學生學習“愛”的時候,教師可以把繁體的“愛”字寫給學生門看,在字的中間有一個心字,這就是告訴人們,愛人的時候要用心來愛,愛父母、愛朋友、愛家人,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漢字,還能學習道理。
四、課外閱讀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單純的課本教學不能滿足當代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需要在課本知識的教學中融入課外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是有效豐富小學生見識的良好途徑,課外閱讀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對于世界的好奇心,也能夠在課外閱讀中得到滿足,課外閱讀是小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將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課外閱讀有機的結合起來,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理解與認識。例如,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可以閱讀有關臉譜的內容,臉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在世界舞臺上也是特有的,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于臉譜文化的了解,了解臉譜的原理和衍生過程,讓學生對于京劇文化產生特殊的情感,了解民族音樂的特殊性,培養學生的中華民族自豪感。
五、結束語
在現代化的時代,傳統文化依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優異的語文成績能夠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吸收。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成長,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能夠促進新課改中素質教育的落實與貫徹,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玉斌. 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與踐行[J]. 亞太教育, 2015(21):32-32.
[2] 蔡一鳴. 文以載道——試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意義[J]. 教育觀察月刊, 2014(24):36-37.
[3] 邢旺. 童蒙養正 浸潤童心——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 求學, 2017(36):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