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金蓮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游戲精神,將游戲與學習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實現小學教學的真正目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游戲精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 游戲精神的作用
小孩生天生喜歡玩,而游戲就是為小學生創造玩的環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從而體現素質教育的真正含義。游戲是一種開放性的活動,為小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自在的環境,滿足了這個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在玩游戲的時候,小學生的各個器官都被調動起來,能夠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小學生在游戲中,可以發現許多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游戲精神是一種特別的教育方式,只要我們正確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我們會發現藏在游戲中的奧妙。
二、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游戲精神的現狀
2.1 教學目標的功利性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于注重目標,面對升學率的壓力,很多老師不得不采取高壓政策,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思維越來越麻木。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重點得不到突出,難點得不到解決,從而使教學效果得不到保證。
2.2 教學內容的枯燥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特別單調,沒有自己的個性,學生一屆一屆的變化,但是教學內容卻一直沒有變化。學生面對死板的知識,根本提不起學習的欲望,學生在傳統方式的教育下,喪失了自己獨特的個性,越來越趨同化。
2.3 教學方式的單一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依舊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高高在上,負責講授課業,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就好,根本不需要真正地去思考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喪失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式逐漸失去了興趣,使教學效果越來越差,學生越來越不喜歡學習語文。
2.4 教學環境的壓抑性
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最佳階段,對于外界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會感到好奇,當然對于語文的學習也會充滿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學校為了成績和升學率,一直逼迫學生高強度地接受知識,而不管他們是否喜歡這種模式,一味按照學校的思維走。有的學校忽視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只注重成績,學生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變得越來越叛逆,不想學習,甚至把學習看作一種負擔。良好的教學方式,應該是為小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把游戲精神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真正喜歡上語文。
三、游戲精神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3.1 利用游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雖然近年來,我國小學語文教材建設日趨完善,但是,許多語文教材的完善體現在插畫數量增多、開放意識增強等方面,教材中與游戲教學有關的內容與環節非常少。如果教師一味以教材為標準進行教學,就必將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教學效果。鑒于此,教師要圍繞教材,結合實際,通過思考、發現和總結,積極挖掘和整合更多有利于游戲教學的資源,利用游戲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拼音拼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當前小學生最喜愛的動畫片《熊出沒》中的角色進行拼音教學:春天來了,熊大和熊二決定一起出去踏青。當他們倆走到一個小山坡上時,看到了無數美麗的花朵,熊大和熊二異口同聲地說:“啊,這里的花兒真漂亮!”當他們來到一個大樹下準備搖動大樹吃樹上的蜂蜜時,樹上的蜜蜂紛紛飛下來蟄它們,熊大熊二抱頭就跑:“啊啊啊啊……疼死人了。”熊大熊二的喊聲驚動了光頭強,光頭強拎著槍追了出來,打算偷偷襲擊他倆。這時,小鳥及時通知了熊大熊二,他倆很快就知道了光頭強要偷襲它們的消息。熊二說:“啊?光頭強咋這么壞呢?這可咋辦啊?”熊大說:“你就知道啊啊啊啊啊,看我的,讓我來對付他。”在這里,a的拼音的四種狀態都使用到了,教師可以結合具體句子講述āáǎà的讀法,不僅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
3.2 利用游戲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堂教學要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更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變過去那種單純接收式學習方式為學生主動學習。具體到小學語文游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角色,變教學主導為教學活動組織者、學生學習過程引導者,給予學生更多參與權、選擇權和支配權,讓學生以游戲主角、參與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小珊迪》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編創短劇,讓學生通過短劇創編和角色表演了解文章主旨,體會了人物情感。在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再將學生分組,組織學生開展閱讀討論活動并提出以下問題:如果你是撞小珊迪的那個駕駛馬車的人,你會怎么做?為什么小珊迪被人撞了,卻沒有得到照顧和賠償?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小珊迪的弟弟給“我”送零錢,說明了什么?“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然后讓學生將答案以小組形式寫出來,哪組的答案最好,哪組的人就得到一朵小紅花。不僅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還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3.3 注意游戲方式的多樣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教學而不是游戲,教師要明確游戲教學目標,并在游戲教學中注意方式和有效性,以免游戲教學偏離正確軌道。具體來說,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特點、學生興趣和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游戲。其次,教師要將知識巧妙滲透到游戲中,確保知識融入方式的巧妙和到位,更要確保學生通過游戲學到知識,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出幾個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或者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相關內容,比一比,看一看哪個學生讀得更好、更有感情。教師也可以給大家講述狼牙山五壯士的結局,讓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寫一篇文章,講述他們的生死歷程。通過多樣教學方法,不僅教學范圍得以擴展,學生的學習思路也得到充分擴展。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來說都有益。
四、結語
總之,將自由開放、輕松愉悅的游戲精神理念融入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在游戲教學法的過程中快樂學習,全面發展,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關星.小學低年級語文游戲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李昌勝;教育游戲:一種新的教學手段[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17(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