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緯群
摘要:本文在信息化背景下,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闡述小學數學教學信息化面臨的問題,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也就是說,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數學;信息生活;教學目標
當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相整合,能改善傳授式、接受式學習方式,加強學習過程中的指導性、探究性,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探討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運用,以供參考。
小學數學,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學生學起來容易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必須學會多媒體教學設計,并能在教學中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不僅是在公開課、研究課中使用多媒體,更要在家常課中普遍使用,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小學數學教學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信息生活”的教學理念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還是學生發展的要求。在這一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不斷改革,成果頗豐,但也存在許多問題。
1.對信息生活的教學理念認識不深
目前,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都認可教學信息生活的理念,認為教育要貼近學
生生活實際和經驗。但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信息生活的理念與創設教學情境、教學內容等之間的關系,沒有真正從信息生活的角度設計與實施教學。換言之,新課改的理念已經在教師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他們的認識深度不夠,沒有全面把握教材和學生實際,對如何把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仍然困惑。
2.對學生的身心特點把握不到位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必須在教學中做好學習者分析,把握學生的身
心特點和學習狀態。但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總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教學,認為沒必要分析學習者的身心特點。這就導致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期望把握不到位,也就無法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這樣,回歸生活就成了一紙空文。
3.教學內容單調死板
信息生活的理念要求教師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思想和素材,結合教學內容進行
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而,很多教師對此認識不深,認為教給學生知識是最重要的,挖掘生活中的信息思想和文化并不緊迫。從而容易導致課堂教學死板,學生毫無興趣,浪費教學資源。外加小學數學教材呈現方式不足,主要以教科書為主,過于注重理論,忽視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于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單調死板,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二、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
1.有助于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而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頁一頁地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絡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每個教師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在此過程中,計算機軟件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需要越來越多地體現出教學過程的信息化,原本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逐步顯現出了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但“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小學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想辦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動機和興趣。
3.有利于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小學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象力與一身的科學,小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于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運用信息技術變抽象的知識為形象的知識
我們的教學活動要想起到較好的效率,少不了課前的準備,因此在備課過程中要將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考慮到,這就更需要教師能熟練把握教材,對前后知識能一體地了解,無論對哪一堂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是關鍵的,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我們不能放棄傳統的教學目標,不僅如此,還應該視之為教學目標的重點,當然,除這些傳統的東西,還需要加一些有關信息技術的元素與血液。比如說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的能力等,在制定好了教學目標之后,應該設計一個好的引入,這就需要媒體的運用,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完整地獲得了知識,而且印象特別深刻,從而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作為一種輔導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被引入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教師不能再把傳遞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的中心由“教”轉變為“學”,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也由主導者轉變為指導者、輔導者。
綜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上教師的精講與啟發,再結合學生的自主探索、質疑、問難和討論,使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和仔細觀察,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改變了過去那種光靠教師“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張薇薇.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6).
[2]石中秀.初探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0(14).
[3]陳瑞春.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教育藝術.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