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莉
摘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還有與合作交流,而不是單純地模仿、記憶,這是新課標下學習數學的新方法。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從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學生課堂、聽講、培養學生積極發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生會審題、、認真作業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索,以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學習習慣
一、課前預習的習慣的培養
忽視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為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所忽視,即使有的教師有預習培養的意識,但沒有培養策略,教學無所適從,學生更是不知預習的方法及內容,本人認為,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老師應該從幾下幾方面著手:
一、利用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讓學生發現身邊的數學,就需要把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嵌入到教學環節。我在課前布置學生們隨著家長去超市,要求學生觀察商場里的商品擺放規律,目的就為一年級《分類》章節預設生活素材。另外,要求學生按分類標準整理自己的書包、衣柜,感受分類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習數學的興趣大大提高。
二、利用表揚技巧,激發學生對預習的重視度。
對知識的渴求是人的天性,小學生正處于長知識,增見識的關鍵時期,如何把學生的天性調動起來呢,舉例說明:在教學“3的乘法口訣”之前,老師先預設包袱,因為“2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已知結束,那么,教師利用故事取勝法,比如教師可以這樣說:“‘2的乘法口訣學好了,3的乘法口訣還有更精彩的生活故事,想知道嗎,那就先預習吧?”學生預習之后,向教師提出的問題可能比較淺顯,這時,教師需要擺正心態,切不可對學生諷刺挖苦,以保護學生預習的興趣。
三、開展實踐活動,營造學習氛圍 。
把開展實踐性活動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生活區中的數學問題、數字問題的現實應用擺在學生面前。
四、聽講習慣的培養 關鍵在于課堂引導
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會聆聽。首先學生要會聽講。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分析方法,總結方法以及課程重點等,都是學會思考的前提,。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幾下方面的問題:一是課堂環境保持清靜,排除干擾,教學在上課之前的教具須預先準備;二是打造生活化教學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途徑引有很多,如游戲、故事、適當的評價在課堂中的運用等等,是引發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三是利用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技能或技巧。學以致用,學起來心情舒暢,大大提高學生注意力。
五 、發言習慣的培養 在于教師的激發
(一)寬松的環境創造,是學生的發言基本環節。反過來說,如果教師心態不端正,用挑剔、責備的語言刺激學生,那么,學生發言的勇氣就直接給打滅了。另外,從學生層面來講,對同學的發言不能隨意起哄或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譏笑嘲諷,良好的發言氛圍就在課堂上營造出來。就班主任層面來講,諸如“發言之星”一類的活動可以定期開展評比,使學生感受到課堂發言的榮耀。
(二)樹立學生發言信心,戰勝膽怯,特別針對羞怯感強烈的學生,教師要與這樣的學生多親近、多談心,經常鼓勵他們放下包袱,大膽發言,并在課堂教學中對他們的發言多多鼓勵和表揚,盡量要求他們多參與歌朗頌會、演講比賽、口頭作文賽之類的學校集體活動,膽量都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
(三)讓學會表達技巧。發言拖拖拉,慢聲細語,口拙遲鈍等等,這些都是課堂中的常見現象,。因此,對學生口語訓練顯得非常重要,表達的技巧特別是口語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需要必須長期堅持,要讓學生感受到發言的愉悅心以及發言的主動性,表達技巧是關鍵環節。
六、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 在于學以致用
很多學生都是停留在“要我學”的循環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更沒有自主學生的習慣,如何讓學生向“我要學”轉化,不妨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學習情境的創設。舉例說明:讓學生統計班級學生各自的愛好,有多少人愛好體育,多少愛好文藝等,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現象,這樣要求學生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簡單的統計》這一課程的興趣,
(二)鼓勵實踐參與。耳聽萬遍,不如手動一次,在教學活動中,盡量讓動手操作活動,體驗中生活中的數學。例如,在“千克的認識”教學中,。課前教師就準備千克的物品帶到課堂中,讓每個學生親自掂一掂,從而感受千克的實際重量。
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不同語文,它需要理性思維方式。而思維的基礎是觀察和認識事物,兩者相畏輔相成,在觀察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引導學生的思考習慣,那么,可以從以下途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
(一)從生活事例啟發,引發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生活中可以效仿的事例很多,教師需要多發現,多啟發,因為小學生模仿性很強。
(二)大膽假設,多提問題,出現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常見,教學的重心就于解決疑和難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對提出凝問的學生進行充分表揚和贊許,另一方面,注意及時反饋學生的提出的凝難問題。
(三)創設討論氣氛,激活思考的習慣。在討論氣氛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激化學生充分的多用腦多思考,,這樣一方面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通過討論,通過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更深刻,在生活中運用更靈活。
八 、培養學生會審題,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
解題的前提是審題,有的學生急于求成,省略審題環節,直接解題,以致錯誤百出,這種主次不分前后顛倒的作業習慣,贊成錯誤百出,大大降低正確率,教師要對每一例題,第一步讓學生掌握分析題目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思維方式,特別是對高年級學生,解題類型可以運用更多的知識點,另外在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要做到少而精,對題型做到精心設計,給學生提供多種思維方式的空間,在作業數量少的前提下,學生才會充足的時間思考這樣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總體來說,好習慣的養成步驟遵循這樣一個路線圖:預習--聽課--思考--審題--作業。良好的學習慣,不會在一朝一夕間完成,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培育,而且需要時間的積累,這就教師擺正心態,循序漸進進行引導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