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平
摘 要:21 世紀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也是社會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人們的交往方式、知識的傳播方式和人們的學習方式也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微媒介為載體的微學習引發(fā)了教學模式的改變,在新一輪課改的背景下,微課程以其短小精悍、靈活性強等特點,備受教育界關注,它從最初的非正式學習已經滲透到學生的正式學習當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的運用,對優(yōu)化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提升學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當緊密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將微課程運用于課堂導入、案例講解等環(huán)節(jié),全面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地理;微課程;意義
微課程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是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碎片化的學習。因此,在設計微課程時要注意:第一時間要短,根據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高中地理微課堂專注力不長的特點,微課程設計長度一般在 5分鐘到10 分鐘之間。第二:涉及知識點要少,微課程并不一定是整節(jié)課內容,它可以是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一個問題,一般應該是一節(jié)課要解決的重難點部分,因此可以制作一個系列的微課程解決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一、“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微課程作為信息技術背景下新興的教學模式,如今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微課程教學手段的運用,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
1.有利于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學。地理的學科性、專業(yè)性和區(qū)域性很強,需要高中生具有較為充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假如學生沒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可能會造成學生對相應地理知識及其理論產生一定的距離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牢牢把握微課程的教學使用,有效的進行課堂教學導入,利用視頻進行知識原理展示、實例講解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抽象的地理知識,激發(fā)學生的高中地理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不能再將學生當成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應當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轉變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題,達到“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高效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緊密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將所制作的微課程視頻和學生共享,讓學生在預習、復習的過程中有充分地參考資料,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預習和復習效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3.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學中,教師只需要認真?zhèn)湔n、多借鑒參考書,就能取得理想化的教學效果。而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之下,這種“帶著嘴巴去上課”的教學模式一去不復返。對于當今時代的教師而言,不僅要“帶著嘴巴”,還要“帶著電腦和 U 盤”,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業(yè)余時間,要認真學習信息技術,懂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教學視頻、同時,教師還要善于運用網絡資源庫,搜集和篩選自己想要的教學資源,以彌補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對于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有效性對策
1.微課程的設計與制作。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要想利用微課程實現高效課堂,首先必須要設計與制作微課程,方能在課堂中有效地運用。在微課程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選題設計。對于微課程教學而言,選題的設計格外關鍵。一般而言,教師在選題的過程中,主要是針對某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微視頻這種具有沖擊力的 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在選題的過程中, 教師要針對教學目的,制作不同的微課程視頻;其次,時間設計。從微課程的“微”我們可以看出,在視頻時間設計上,一般不宜過長,而應當本著短小、精煉的特點開展教學。微課 程的時間設計一般以五分鐘為宜,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明確主題、內容與時間之后,教師就可以錄制微視頻。在錄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切入點必須迅速和有趣,這樣才能夠在短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實現好的教學效果;其次,結構清晰,內容的講解要簡潔明了,避免拖沓式的講解方式,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相關的知識要點;第三,結尾也要簡潔。教師要本著“精煉”的原則,給學生總結知識點,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直觀的了解。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庫,搜集篩選適宜的微視頻。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微課程教學可以作為課堂導入、可以作為課中案例講解,也可以作為課堂小結。因此,教師不可能針對所有的知識點設計和制作微課程,這是不現實的。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可以緊密結合信息 技術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庫,搜集和篩選適宜的微視頻,用于課堂導入、案例教學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知和了解知識,提升學生的高中地理學習效率。
3.搭建校園共享平臺,為學生提供優(yōu)勢的教學資源。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校園共享平臺,將這些優(yōu) 勢的教育資源和學生共享,讓學生在自主預習、自主復習的過程中,有強大的知識資源庫作為支撐,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而言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微課程作為信息技術背景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對優(yōu)化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當緊密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將微視頻用于課堂導入、案例講解等環(huán)節(jié),全面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朱學堯.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現狀調查與思考[J].中小學電教上,2016,12(4):18-21.
[2]周志明.色議“微課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文摘版,2016,8(9):00278-0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