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蘭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這個階段中,閱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最基礎的教學。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能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充滿樂趣,受到思想熏陶,有利于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教學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10-02
真正的閱讀是讀者能夠從字里行間中感知和理解到書本中全部的情感意志和心理活動,把握所描繪的事物和想要表達的意義。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任何人的閱讀能力和習慣都不一樣。人們在小時養成的閱讀習慣往往伴隨一生,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的時候更加幸福。那么,語文教學中老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樂趣和感受呢?
一、不怕讀錯字,鼓勵學生閱讀
小學階段的學生識字認字量很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閱讀過程的流暢性,識字的數量和速度,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速度和質量,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年齡小怕讀錯字而缺乏自信,教師應該給予大量的鼓勵,同時在教學方法上采取“識讀一體”的方式,邊閱讀邊識字,字詞不相離,發現錯誤教師及時的引導,及時更正讓學生不在錯誤上浪費時間,提高學習效率[1]。邊讀邊識字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課文記得更快記得更牢固,每一個字的閱讀都能讓學生加強印象,對內容理解的更透徹。
二、選擇合適文章,引導感情的注入
針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選擇適合學生學習進度階段的閱讀內容,小學生喜歡故事性趣味性更強的文章,比如童話故事和英雄人物,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更容易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進行主動的思維和體驗,享受到閱讀的樂趣。例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引導學生把自己融入到情節中進行朗讀,在學生閱讀到小壁虎沒了尾巴時十分擔心和焦急;當學生讀到小壁虎找了小魚、黃牛、小燕子,他們卻都不知道自己的尾巴在哪里的時候,也能感受到那種失落和難過,同時也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小壁虎的尾巴在哪里呢?他最后能不能把自己的尾巴找回來呢?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更大的閱讀欲望。教師也可以采用合作朗讀的方法,讓學生扮演小壁虎、小魚、黃牛、小燕子、小壁虎媽媽分角色朗讀,通過學生的配合表演,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在表達自我獲得肯定的同時,也加深對閱讀的好感,對閱讀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幫助。
三、調整閱讀氣氛,運用電教媒體方法
現在社會的飛速發展,讓小學生在課余生活的時候也經常接觸電子科技產品,與傳統板書教學的方式對比,集“聲音、色彩、動畫、音樂”為一體的電教媒體更容易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和關注,色彩豐富的畫面和身臨其境的聲音,讓學生有更多的探索欲望[2]。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章,教師可以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真切的看到西沙群島豐富的物產資源,美不勝收的景色,從而對書本上的描寫有了真實的感受,干澀的詞匯也有了逼真的立體感,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就更加直觀,真切的從文章中感受到了美的享受和熏陶,培養了學生的閱讀審美,促進了學生的情感升華,使閱讀學習的過程變得更輕松,更主動。
四、開展活動,進行閱讀教學延伸
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理解能力,能夠對所閱讀的文章有客觀的認知,獲得的知識和感受能夠運用到其他的學科。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疲憊和開小差的情況,及時調整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師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師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游戲類的分角色朗讀,配合肢體語言的表演來吸引學生展現自我的同時也調劑學生學習過程的乏味感。還可以開展詞句的知識競賽、朗讀競賽等活動,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在課堂上。課后還可以給學生布置故事續編等趣味性的作業,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對于閱讀理解來說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周末還可以組織去博物館和植物園,讓學生與課本中的描寫事物的語句進行對比,有了更真實更具體的接觸,也對閱讀有了新的感悟,完成了教學實踐的延伸。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有很多,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充分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和師生之間的配合,只有充分理解學生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帶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不斷領悟,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堅持,不斷地進步。
參考文獻:
[1]楊仕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4):8.
[2]于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教育界,2017,(2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