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英
【摘要】教育不僅僅是要傳承知識和文化,同時還應教會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特別是小學階段,絕不能把學生固定在書桌前,日日死記硬背,天天死啃書本。隨著基礎教育階段的新課程改革逐步開展,對人才全面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小學音樂課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音樂不再是學校里的副科和小科,而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一環。廣大音樂教師乘著新課改的春風,積極投入到對音樂教學的研究中去,希望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對音樂熱愛之情,聲勢訓練法順勢而出,成為目前廣受小學教師推崇和廣受小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手段。
【關鍵詞】小學音樂 聲勢訓練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221-01
引言
音樂對人生的意義不言而喻。一個懂得音樂的人,在悲傷時有發泄的出口,在愉悅時有開懷的途徑。不論人生如何變遷,不論世事如何難料,有音樂的人生,總不會陷入枯燥和乏味之中。音樂讓一個人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音樂讓一個人的人生更加趣味盎然。那么,如何才能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必須從小培養。小學階段是培養一個人音樂底子的時期,廣大小學音樂教師一定要積極探索適應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
一、聲勢訓練的內涵
聲勢訓練是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簡單的說,聲,就是指聲音,也就是音樂本身;勢,就是指手勢、姿勢等肢體動作;聲勢訓練就是利用小學生好動的天性,結合音樂特有的律動性特點,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做出拍手、拍腿、跺腳等相應的動作。因為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所以自從它進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以來,就受到廣大小學音樂教師和小學生的歡迎。
二、聲勢訓練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具體運用
1.通過聲勢訓練法讓小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節拍,體會到韻律之美。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的最大不同點就在于音樂有節奏感,這種節奏感必須要通過動作才能具體的體現出來。所以教師如果能夠允許學生根據音樂本身的特點,讓學生的肢體隨著音樂節奏動起來,那么小學生就會在自由的環境中熱愛上音樂,并能切實感受到音樂的美好。
2.通過聲勢訓練法讓小學生體會到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把藝術的種子播種在小學生童稚純真的心田。小學階段,音樂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而這種調動肢體語言參與到音樂中來的方法,正好為課堂營造了一種和諧的藝術氛圍,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獲得了音樂方面的成長,提高了對音樂的鑒賞力和感知力。
3.通過聲勢訓練教學方法的推廣與運用,營造音樂意境,讓學生愛上音樂。所有的藝術作品發展到頂級階段都講究一個“境”字,有了境界,就有了品格;那么,欣賞藝術又何嘗不是如此。小學教師如果能夠以聲勢訓練法為契機,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營造的意境,就能夠真正的熱愛上音樂學習,能夠和音樂成為終生的摯友。
三、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較,聲勢訓練教學法有哪些優點
1.聲勢訓練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近年來,隨著小學生擇校趨勢的高漲,許多小學生的課業壓力也越來越大,一部分小學生受家長的影響已經把音樂學科當成副科對待,加之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參與課堂的力度不夠,使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受到抑制。但是,聲勢訓練法卻很好的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因為聲勢訓練法能夠營造一種歡樂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即使一開始只有少數學生參與進來,但是,隨著音樂氛圍的形成,一定會帶動全班投入到聲勢訓練的音樂活動中來。
2.聲勢訓練能夠鍛煉小學生的聽辨能力。除了個別有天賦的學生意外,大多數小學生的聽辨能力較弱,這就限制了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進步。而聲勢訓練則剛好能夠對這方面的不足進行積極的訓練,教師先讓學生仔細的聆聽音樂作品,然后通過拍手、跺腳等方式引導學生去體會作品的節奏感,啟發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更多的聯想,聽辨能力自然形成。
3.聲勢訓練能夠增強小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傳統的課堂方法是教師直接對作品進行講解,學生基本沒有發言權,但是,聲勢訓練法卻旨在調動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啟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風格、情感進行分析,讓學生去感受音樂中蘊含的苦與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結語
小學生受環境的影響較大,聲勢訓練法正是通過營造出積極、活潑的音樂環境激發了小學生學習的熱情,并且通過這種類似游戲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克服了坐不住板凳的特點,音樂本就是一門律動的藝術,讓孩子動起來,從身體到心靈一起感受到音樂的美,正是音樂的精髓與藝術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何雨琳.淺談提高小學課堂音樂教學的方法[J].小學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