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 郭俊思
【摘要】媒介技術的變革推進現代教育模式的變化,高職教育對實踐性技能培訓要求較高,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教育改革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實踐、教師素養四個方面展開探討高職院校攝影類課程的教學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教育 攝影教育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240-01
一、教學模式的多元化選擇
目前攝影的教育模式無外乎課堂授課、短期培訓、師承輔導、群團組織等形式。課堂授課的優勢在于體系完整明確,理論講述充分,教師引導效應明顯,利于藝術理論的熏陶和循序漸進的引導;短期培訓的教育模式與課堂授課相似,教學環節相對穩定,針對性強和實用性較強,實訓的機會和條件也更多、更好;師承輔導模式是師傅在自己工作中帶領徒弟學習,這種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對一”、“手把手”的指導,師傅可結合自身學習攝影的經驗言傳身教并可針對學徒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教學方法最為高效,實用性和針對性最強;群團組織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的實踐和交流平臺,也能完成形式較為松散的攝影教育功能,群團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教學相長,通過群策群力的討論往往能有效的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形成可行性較高的方法和技巧。高等職業教育應當廣泛的從各種攝影教育模式汲取經驗。理論教學可以沿用課堂授課模式,講授基礎理論和審美經驗,注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實訓教學可以采用分組形式,在組內采用師承輔導模式,增強實用性。教師還需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共性的或針對于某職業、某崗位的相關知識可以進行短期集中培訓,使學生迅速上手某一攝影題材,還要在學生中積極組織群團組織,促進經驗的交流并激發其創作熱情。
二、教學內容的融媒介轉型
新媒體環境下,教學資源得到最為廣泛的共享,這對高職院校教師組織教學內容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也引發了教學內容盲目照搬高校攝影教學內容的問題。普通高等院校的專業偏重于研究領域和與之相對應的學科,而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則偏重于職業領域和與之相對應的專業勞動,更注重職業性、實用性和超前性。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招辦或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體系,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高職攝影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從職業的角度進行分析,明確支撐該崗位工作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內容的取舍緊密圍繞個體實踐形成和發展能力的實際需要,在構建知識理論體系時必須按照有關知識理論和價值的利用率進行取舍和排列組合。高職攝影教育為了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必須及時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結構的調整,使學生充分理解技術革新的進步意義并在實踐中發揮其優勢。近些年,融媒介環境逐漸形成,攝影作為與媒介技術緊密結合的領域,翻新教學內容使之與媒介轉型相匹配無疑是當務之急。因此,諸如手機攝影流派、新媒體影像共享、圖像識別、與大數據和云技術相結合的影像技術都應納入高職院校攝影課程的教學內容中。
三、教學實踐的新媒介組織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發布的《國際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綜述》提出“學知、學做、學會生存和學會共處”是教育的四大支柱,高職教育以能力為培養目的,更應充分認識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位置。新媒介視野下,攝影教育要更貼近生產實際,既保證學歷水平,又達到技術等級的標準。輕視實踐環節是傳統攝影教育模式的通病,當然,這不能完全歸咎于教育理念,學校場地、設備等因素的限制是這一痼疾形成的關鍵。高職院校要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必須積極尋求辦法改善辦學條件,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實物設備,先采用演示、示范,再讓學生自己上手,使其在實踐中驗證理論,這樣的學習方式印象更為深刻,識記也更加牢靠,同時鍛煉了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另外,高職攝影教育要鼓勵學生進行攝影創作,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要定期舉辦攝影的展覽和交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和新媒體平臺,充分利用青年人熟悉喜好的移動平臺,如QQ、微信群、微博、公眾號、論壇、朋友圈等等,可大大降低了籌備影展的工作量,還易于吸引更多、更廣泛的學生群體參與到作品的交流過程中。
四、教師影像化素養的訓練
教師是教育的靈魂,新媒介環境下的教師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施行者和教學內容的傳播者,他們還應思考適應現代環境的教學新思路。首先,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深刻理解職業性的內涵,統一認識,緊密圍繞社會行業的需求,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理論教學服務能力培養為特點、以“夠用,實用”為原則。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還要將技能訓練、能力培養結合工作實際來進行,增強模擬性,讓學生能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其次,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職業技能,堅持以實踐培養職業教師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拍攝影像、處理影像、分享影響是現代教師的基本素質,所涉及的技能在現代的多媒體、新媒體教學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教師的這種能力或可稱為“影像素養”。高職院校新媒體環境下的攝影教學改革不僅僅在于改善攝影類課程的教學現狀,還可以開掘攝影與現代教育的結合點,探索影像在教學中運用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孫晨.高校傳統攝影教育模式及問題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6).
[2]趙志群.對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理論思考[J].職教通訊,1999(6).
[3]李麗.對高職教育特點和高職學生特點的再認識[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8(3).
作者簡介:
孫晨(1982-),吉林長春人,碩士,副教授,長春師范大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影視語言表達。
郭俊思(1984-),吉林長春人,碩士,中教二級,長春市第十七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傳媒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