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琴
摘 要: 本文介紹了高校圖書館設置勤工助學崗位的人文意義,分析了勤工助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在人文關懷視角下對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管理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 人文關懷 高校圖書館 勤工助學 管理 思考
圖書館是一所大學的標志,是一個最能體現現代科學精神同時又充滿人文精神的場所。雖然人文精神在圖書館最主要的體現是以讀者為本,將讀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使讀者充分體會到圖書館本身散發出的書香、人文氣息,感受到圖書館館員的人文關懷[1]。但是要更好地發揚人文精神,讓人文精神洋溢在高校圖書館中,成為其精神內核,不僅面對讀者這個層面,還包括領導對圖書館工作的重視,館領導與館員之間的和諧溫馨的工作氛圍,以及圖書館對來館勤工助學的學生給予的良好指導。本文主要談談在人文關懷的視角下做好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指導與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1.圖書館設置勤工助學崗位的人文意義
1.1滿足其通過自身努力減緩經濟壓力的需求,也能舒緩其精神壓力。
高校中的勤工助學現象反映了大學生中一種自立自強、面對困難積極奮進的人生態度,是應該得到肯定與支持的。根據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頒布的《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規定:“勤工助學活動必須堅持‘立足校園、服務社會的宗旨,按照學有余力、自愿申請、信息公開、扶困優先、競爭上崗、遵紀守法的原則。”高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一般分布于圖書館、食堂、后勤等部門,另外就是一些校外的企事業單位提供的臨時崗位,相對而言,因為圖書館勤工助學崗位具有環境條件好、安全性強、沒有交通問題、對學業影響小等優勢,大學生比較青睞。高校對于勤工助學崗位的招聘通常首先考慮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他們參與圖書館管理,獲得一定的報酬,有利于緩解這些大學生的經濟壓力和由此產生的心理負擔。
1.2為其提供了參與社會實踐的良好鍛煉機會,促進其成長。
大學生在圖書館勤工助學要經常面對圖書館館員、讀者和大學生同事三個群體。工作中經常會接受館員的指導,學習有關技能,反饋有關問題;和讀者群體溝通,為他們提供圖書借還等服務;還要和大學生同事協同完成相關工作任務。對于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很有利的,還可培養團結協作意識和職業精神。部分大學生有機會參與圖書館組織的活動,還鍛煉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這些都為今后走入社會積累寶貴的經驗。圖書館勤工助學不僅豐富了這些大學生的業余生活,還培養了他們的自信,促進了其身心健康發展。另外,通過在圖書館工作,相比其他學生,他們對文獻資源檢索的技巧掌握得更好,也更有機會接觸各種專業期刊,有利于專業技能學習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1.3有利于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
這些勤助生來自不同專業,年輕充滿活力,文化素養較高,而且他們本身就屬于讀者群,更理解讀者的需求,他們反饋的意見更有針對性,對于完善館藏結構和提高圖書館服務水準更加有效;由于他們親身參與圖書館工作,目睹圖書館工作的繁重與辛勞,能對館員的服務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對圖書館工作給予理解和支持[2]。另外,作為聘用方的高校圖書館,確實需要設立勤工助學崗位,以解決人手緊缺的問題,隨著近十幾年來高校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校區擴建,新館區落成,館藏書籍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圖書館要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服務要升級,提供更高層次的現代化信息服務。在新職員沒有大力引進和背景下,這些都造成高校圖書館人手緊缺。對勤助生進行短暫的崗位培訓后,能基本勝任圖書館大部分崗位,較好地解決圖書館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使一部分館員有機會外出進修培訓,從事科研工作或有更高要求的現代信息服務工作,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圖書館服務育人的功能。
2.圖書館勤工助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圖書館勤助生隊伍缺乏穩定性。
參與圖書館勤工助學工作的都是在校大學生,而且大多數高校都是以大一和大二的學生為主,他們學習任務較重,面臨英語考級、計算機考證等壓力,且有時課程變動、講座、開會、社團活動、外出實習事項等都會對勤工助學工作產生擾動,尤其是到了期末考試階段,復習迎考的任務繁重,會對勤工助學工作產生影響。部分勤助生對圖書館工作期望過高,上崗以后發現工作辛苦且無聊,于是叫人替崗或干脆放棄,勤工助學學生隊伍穩定性差影響了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開展。
2.2圖書館勤工助學學生工作主動性不足。
目前高校圖書館安排的勤工助學崗位以體力勞動為主,主要是圖書上架、整理、清潔這些工作,簡單重復勞動,技術含量較低,工作一段時間后,學生感到枯燥單調,產生倦怠。再則,部分學生思想認識不足,沒有把這種勤工助學的崗位看作社會鍛煉的機會,逐漸以應付的態度對待,工作缺乏主動性,館員不布置任務,就不知做什么,有時還會長時間玩手機。
2.3圖書館勤工助學學生心理素質有待提高。
各高校根據教育部勤工助學相關管理制度,首先會從經濟困難的學生中招聘,這些學生大多來自于偏遠農村的貧困地區,除了有較強的經濟壓力外,還存在一些精神壓力,心理上有自卑、敏感的傾向,缺乏自信,人際交往能力較弱,甚至自我封閉不善交流,以至于干活時畏首畏尾,不愿到人前去,面子上拉不開,怕同學認識又怕干活被同學瞧不起等[3]。這種負面心理對開展工作不利,如不能自我完善,也會影響今后就業與發展。
3.人文關懷視角下對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管理的思考
3.1圖書館從服務育人的理念出發,做好招聘與培訓工作。
圖書館在高校中要充分發揮服務育人的重要功能,這種服務育人不僅僅是面對讀者群體,對于有意申報圖書館勤助崗位的學生也要有這種育人意識,比如對于招聘中落聘的學生,是否以一種誠懇的致謝態度對待,關系到能否給剛進校門的貧困學生挫折時心理上的安慰,其實,所做的工作無非就是給這些學生發一條溫馨的致謝短信而已。另外,要重視培訓工作,不要因為學生是短期的而敷衍了事,培訓越細致,學生所能做的工作就越復雜,容易使他們產生自信,對于上崗后的工作穩定性也有幫助。通過培訓提高他們的能力和素質,是圖書館育人的應有之義。如果館員認為這些勤助生僅做些勤雜工的事務就可,自然不會認真系統地培訓勤助生,今后這些學生只是被動機械地履職,做一些粗淺的工作,工作熱情與自我認可度自然不高。培訓內容主要是業務技能,包括熟悉圖書館架構、各書室布局、圖書管理系統、各種規章制度。還需要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訓可采用“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共性的問題采用“集中培訓”,不同崗位因為有其特殊性和專業性,可“分散培訓”。除館員當培訓老師外,還可讓有經驗的老勤助生“以老帶新”,進行傳幫帶。最終讓每一位勤助生掌握相關技能,提高職業素養,強化服務意識。
3.2館員應給予勤助生多一些人文關懷。
圖書館應尊重與關懷這些勤助生,創造平等友愛的工作環境,讓他們在圖書館這個大家庭中感受溫暖,在工作中館員應悉心指導學生,還可通過微信、QQ、電話等方式加強與學生溝通聯系,加強交流,主動和他們談心,關心他們的生活,必要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掃除心理障礙。還可通過邀請學生參加圖書館例會,開展整理圖書、圖書借閱等技能比賽增強學生對圖書館的歸屬感。還可舉辦一些聯誼活動,如攝影作品展、征文比賽、圖書館拔河比賽等娛樂心身、豐富業余生活,增進感情,培養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同時,盡量考慮每一位學生自身特點與專業特長以安排崗位,達到人盡其才,對學生在工作中的進步表現不吝贊揚。在學生因一些特殊情況需要替崗、請假時給予必要的理解與支持。通過這些人文關懷不僅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而且能潛移默化地促使勤助生提高職業道德,學會關心他人,充分發揮圖書館由助學向育人過渡的教育職能。
3.3館員應給勤助生做好表率作用。
圖書館勤助生與館員近距離接觸,館員的工作態度、館員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勤助生。館員應以身作則,不僅公平公正地分配任務,齊心協力地做好工作,而且在對讀者的服務中要尊重讀者,細致親切,營造充滿人文精神的圖書館文化氛圍。既讓讀者滿意,又對勤助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發揮服務育人功能。
3.4建立健全嚴格又有人性的管理制度,培養勤助生的職業精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建立一套適合各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高效的管理制度,不僅影響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而且不利于勤助生良好職業素養與契約精神的培養。這套管理制度和細則的制定要涵蓋招聘、培訓、上崗、考核的全過程。招聘要堅持“學有余力、自愿申請、扶困優先、競爭上崗”等原則,明確不同崗位的聘用條件和要求;錄用后要簽訂勤工助學協議書,明確權利和義務,培養職業素養與契約精神。要制定嚴格考勤制度,加強指導與監管。要掛牌上崗、上班要簽到,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完善考核激勵制度,定期召開例會,表彰先進,避免出現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狀況,更好地調動學生工作積極性。在圖書館主體管理實踐過程中,我們既要肯定管理的科學性,又要肯定管理中的人文關懷[4]。比如,使用時充分發揮學生專業特長和優勢,外文專業的學生可安排在外文書庫,藝術生安排在文藝書庫,中文專業的學生負責網絡和微信平臺,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一個勤助生的聰明才智。同時,對專業要求不十分強烈的崗位,實行輪崗制度,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崗位,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避免單一崗位而產生工作疲勞,定期對學生館員進行考核評比,對優秀的學生館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精神獎勵。
4.結語
參加勤助生多來自于經濟困難的家庭,這一群體承擔著多方面的壓力,作為育人單位的高校及圖書館,要體現更多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強調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多一些人文關懷意識,多創造充滿人文氛圍的圖書館環境,對圖書館勤助生的成長更有益,也能更好地發揮圖書館服務育人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杜樂.高校圖書館人文精神的重要價值與重塑[J].科教導刊,2016(1):185-192.
[2]彭春艷.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學生館員管理工作探究——以欽州學院為例[J].欽州學院學報,2013(11):49-52.
[3]張桂玲.高校圖書館開展勤工助學創新管理實證研究——以寧夏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12):94-98.
[4]趙霞.圖書館管理的新范式——一種管理學視角[J].蘭臺世界,2018(0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