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雨晨 黃勇明
摘 要: 基于國家科技興教、創新發展戰略,從教育百年大計及國際發展形勢入手,針對我國高校人才以卓越計劃為主,促進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觀念和培養模式的創新。深度學習、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及依法執教等作為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基準,本文針對高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存在的欠缺,從學習、教育、工學及產教等多角度,針對價值觀問題及人才培養制度提出建議。
關鍵詞: 應用型技術人才 價值觀 產教融合 工學結合
1.我國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及其價值觀問題現狀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生產方式及經濟結構體系改革的關鍵時期,需要從傳統生產方式走向技術密集型發展,實現發展的改革創新。因此,社會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從傳統技術型人才走向復合型應用技術人才,推動行業發展與社會經濟效益。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在國家創新發展戰略中處于關鍵地位,是確保國家長遠發展的可持續動力源泉,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的目的在于實現人才培養制度的轉變,以社會發展及高校辦學性質、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體系的改革,實現社會人才需求與高校教育體系的對接,從產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等途徑,強化人才應用能力,針對人才培養制度的失范健全政策及法規,彌補傳統場域缺位與實踐脫節導致應用教學體系的不足,工學結合,依法執教實現人才培養保障機制的完善。在現代化發展中,以高校人才培養定位與社會人才需求的符合程度為基準,當高校人才培養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實現教育教學體系中實踐能力及專業素養的社會化,人才培養即滿足我國今后及當下發展要求。因此,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是行業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要求,地方高校需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實現以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體,從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及依法執教、工學結合等多層次實現辦學模式及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創新,形成以“應用導向”為主,以高階思維培養促進理論與實際的協調統一,避免“應用”簡單化,實現以就業技能培訓中心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專業能力,快速適應社會發展。
2.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改革方向與價值觀問題探析
(1)形成科學價值觀,摒除功利性。
現階段高校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以社會服務為主,但由于現階段普通大學生就業過于飽和,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佳,相對的高級技術人才確供不應求,進一步激化大學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矛盾。一是由于大學辦學趨利性明顯,多元化人才培養需求受到大學排名、經費獲取及行政級別等影響,一些醫學院及師范學院等合并后,以“多學科、綜合性大學”卻走千篇一律的培養道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同化導致學生社會競爭力不足,大學在利益最大化下蒙蔽了多元化人才需求,使得人才培養特色不足,綜合性大學的課程教育及教學模式都是以學術型、工程型為主,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雖然有所表示,但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功利性導致人才培養定位不足,應用型技術人才學歷結構,大學人才改革被趨利性阻礙,由此可見大學人才培養價值觀的樹立存在一定的偏差。改革傳統價值管轄“等級制”人才評價標準及大學發展的政策支持,實現高校教育發展的自主性,改變職業類型對社會群體分層的價值觀的看法,改變傳統擇業觀,從職業規劃及人才培養教育體系改革入手,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擇業觀及價值觀。看不起-不愿學-學得差-出路差-發展差-看不起的看法是我國傳統價值觀念,大學教育應該以科學價值觀為主,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應用價值觀是教育改革下價值觀攻克的重要課題。
(2)異質化培養方案,形成人才培養特色。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同質現象明顯,其原因在于一些高校都是輕實踐重理論,導致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相同,雖然各大高校人才培養定位及設備、技術等存在差異,教育模式及教學方法同質化,導致在同一套培養模式下的人才就業壓力大,學生學習以理論為主導致學而不專、學不致用及雜而不精。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雖然都是以產學融合、工學結合、項目式、研究式等方法為主,實現學生實踐能力及專業能力強化,由于崗位及教學理念的差異,導致人才的能力培養偏向及專業素質強化方向各異,以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實現人才培養的差異性,重點在于培養模式及培養方法的改變。高校在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中,必須實現人才培養定位及辦學性質的統一,通過高校發展方向及發展理念的差異性,形成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及素質特色,實現教學體系以及師資隊伍的改革。高校人才方案的制訂,以校企合作深度及企業人才發展需求為主,根據合作企業人才需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既滿足與社會人才需求的對接需求,又實現學生的定向培養,緩解學生就業壓力,改變外界對職業看法造成學生發展認識的偏差,通過校企項目合作或者是訂單式人才培養,實現人才的定向輸送。通過任務驅動式教育,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進行融合教育,通過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等項目任務及課題設計等,針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綜合性教育,通過企業實習及社會實踐等活動收集數據資料及社會調研活動展開積累經驗,針對現代化市場下應用型技術人才需求及發展走向等進行充分了解,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面向技術型、應用型崗位,針對學生學習需求及學習積極性,實現分層教育及分類別人才培養模式選定,通過任務驅動、訂單式及深度學習、正規教育教學方式優化組合,促進人才培養中質量及特質化人才的培養,促進能力的培育。
3.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與價值觀問題解決的建議
深度學習根據現階段高校教育體系中對學生學習研究的不足,從知識基礎、批判性思維及信息整合等能力的培養,形成以深度學習為中心,以學科專業技術知識及基礎理論知識為主,豐富應用技術型人才,以理解性為主提高學生者對學習過程、學習內容的分析、批判與反思能力,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與融合,基于建構主義實現知識結構的分析與解讀,強化對專業知識的列與原理掌握,從學習方式入手轉變人才培養方式,主要是由于現階段高校教育體系改革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改革牽涉因素較廣,要實現可持續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專業知識的精深理解與教學內容批判入手,基于實際教學情況,促進學生對科學原理及新發現知識在社會實踐領域的應用,基于社會實際發展的需求針對問題導向,改變慣性思維,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基于批判角度激發創新精神,提高問題發展及解決能力,塑造學生獨立思考精神與創新思維品質,逐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及質疑習慣。
從價值觀到理論知識,以知識學習至知識應用,從專業能力培養到社會實際工作,以批判質疑的思維、產教融合及工學結合,在企業中以實際工作踐行創造性思維與應用技術人才的發展價值,從而改變學生對傳統職業看法的認識。以實際工作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以產學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深度學習深化學生思維培養與知識掌握。此外,訂單是人才培養項目通過校企合作樹立優良的社會觀,根據實際工作過程及工作指導強化職業觀念,提高職業素養,以校外實踐基地及企業專項培訓的方式,強化實踐技能培養及價值觀念樹立,對比起理論教學,更加具有影響力。因此,在深度學習深化學生思維的同時,以校企合作進行實踐技能與觀念樹立,以職業素養與職業觀念為基礎,實現人才價值觀問題及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方案的確立,確保人才培養計劃中針對人才觀念不足及實踐技能問題進行強化訓練,以實踐工作積累社會經驗,以工作指導強化規劃意識,促進學生價值觀念及技能掌握的正確引導,實現校企合作的深化及人才輸送質量的提高,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與價值觀方面的問題,主要因為人才培養定位及培養觀念存在欠缺,導致人才教育體系及價值觀樹立受到限制,不利于我國創新體系的發展,需要從高校教學改革入手,深化校企合作,實現應用技術型人才教育及輸送體系對接,提高實踐能力,糾正學生及高校發展價值觀的偏差。
參考文獻:
[1]蕭成勇.透視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及其價值觀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05(24):68-73.
[2]李寧.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2):87-89.
[3]宋慧敏.深度學習: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之必需[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2):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