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進行深度剖析,通過對教學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與教學形式等問題的對策,進而為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升級提供參考。通過文章的研究得知,將教學目標明確化,創新數學教學形式,可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對策探討,以此促進小學數學的教學有效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138-02
前言
目前,教學活動是需要進行前期充分調研以及合理規劃的教育模式,欲在教學的過程中獲取優質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細致的安排,將教學目標明確化,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助力教學目標的有效實施。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望為實現有效的教學設計提供依據,并優化小學數學教學體系。
一、教學設計的概述
我國當前教育行業在進行新課標的時代,其中教學設計概念與傳統的教育模式對比中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教師進行課程設計以及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首要任務[1]。當前對于教學設計的概念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支撐,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明確教學的目標,規劃清晰的課程內容以及優質的學習環境,并各自發揮良性效果,將會實現教學的設計的實質意義。
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模糊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目標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盡管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師已經認識其重要性,但是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界定,在授課的過程中難以進行落實。例如,在教師撰寫課程教案時,會以課程的飽滿度作為重要的參考,但是進行教案內容授課時,對課堂發生的事情時未知的,將會使數學教師的教案內容未完成,長此以往,將會失去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難以掌控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生對教學的內容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另外導致教學目標模糊的原因是當前的小學數學教材與當時實際發展缺少聯系性,常借鑒傳統的課本,進行盲目照搬,導致與現實教學目標有一定的距離。
(二)教學形式單一
在進行新課標的教育前提下,教學活動形式成為教學設計的關鍵因素。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形式較為單一,采用傳統授課的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趣味性的要求,降低學生課堂的回答問題以及聽取知識的積極性,難以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想象力,導致偏離優質的教學目標。另外數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深度不夠,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高效的掌握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形式,以及難以發現學生對待問題具有差異性,繼而選擇單一形式的教學模式,降低學生的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三、提高教學設計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學目標明確化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明確化,是將從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境”的有機結合,在明確教學目標時,應考慮小學生年齡的因素,將學生作為教學目標的主體,同時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學習行為,從而實現學生自身建立的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在學生的心理建立了學習的信心,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數學教學教學目標的明確化。另外在教材上,數學教師應當針對與當前的教學環境的因素,對于教材進行創造性的分析。
(二)創新教學形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將小學數學的本質與特點進行完全的展示。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的將知識、思想以及教學的活動形式進行有效的結合,防止單一的教學模式出現。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的主動學習方式為目標,保證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并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自身參與的形式,進行高效的總結,形成有利于自身的學習模式。例如,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材中的例題是關鍵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針對于例題具有實驗、證明、推理以及舉一反三的過程,并以此形成多變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性[2]。另外最為關鍵的因素是要針對于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便于數學教師設計對應的教學方案,此過程不是學校單一參與的形式,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觀察學生任意時段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行為。
結論
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問題的分析,探究其有效性的應對措施。研究結果表明,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細致的安排,將教學目標明確化,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在教學體系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科學把握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原則,為后續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高英.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科技資訊,2017(36):185-187.
[2]楊盼.基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學周刊,2017(31):121-122.
作者簡介:
吉巖華(1970.9-),男,漢族,吉林省德惠市人,二級教師,大專,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