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長清
摘 要: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數學教學如何開展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情況,更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況。傳統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引、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一個過程,缺乏主體體驗。而小組合作互動教學模式不僅能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精神。為不斷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重點闡述了小組合作互動對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影響。
關鍵詞:小組合作互動;初中數學教學;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學習效率
新課標提倡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而不是教師單方面活動,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變成引導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參與者。反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顯然,傳統的以講述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然無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小組合作互動能促進學生與學生及學生與老師間的合作,使得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一、在評價探究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互動教學模式,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和對象,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1]。在此教學引導和轉化中,數學的所有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均為新的、未知的,要讓學生從未知向認識過渡,需要很大的轉變。這就要求老師時刻提醒自己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概念形成過程、解題思路探索過程和計量單位教學的單位觀念建立過程中,以評價和探究的方式進行,使學生能在探索數學知識過程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角平分線的性質”教學中,我將其分成“畫角平分線”和“學習角的性質”兩個內容進行教學。在“畫角平分線”內容教學中,我讓學生上臺自行畫出角的平分線,讓其他學生擔任“評委”對上臺的同學進行點評,指出其中的錯誤。在點評結束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半徑的長度要比角上兩點的距離大,在引導學生說出原因之后,讓學生相互間進行探究。接著,組織學生開展測量探究,并對自己說出的原因進行驗證。在學生做完這些“任務”后,從自主學習、互動、探究和求證中對“角平分線的性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再比如,在“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中,以前后桌組成一個小組,并讓每個小組開展討論,以發揮每個學生的思考能力,在討論結束后讓小組代表起來說明本小組觀點,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評價。待所有小組都發表完觀點之后,我再進行總點評,并引導學生說出答案:相離、相切和相交[2]。多方討論、發表觀點、點評、歸納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而且還能從中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養成討論、發表意見和提出異議的自學習慣。
二、在創新提問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最怕建立起“統一模式”。所謂“統一模式”是指建立起統一的答案。新課改要求數學教學一改傳統教學方式,去掉“統一模式”,追求多種答案,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而這就需要多在課堂中創新提問問題,鼓勵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解答問題。比如在講解“乘法公式的平方差”一課時,可以以創新提問的方式將教學內容轉化成幾何面積問題:當邊長為x的大正方形減去邊長為y的小正方形后,求剩下的幾何面積。接著引導每個小組使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和求解該幾何面積。在促進小組互動和合作交流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此外,鼓勵學生創新提問問題就要在課堂中制造氣氛,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創造勇于創造新問題的課堂環境。不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含量和深度,只要學生能在課中或課后勇于提出自己的問題或不同見解,教師就應當給予鼓勵。比如,我曾在復習“儲蓄的利息”一課時,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中提出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老師,對定期內提前取款的利息計算,課本中的計算方法是按照定期利率進行計算的,但是我爸跟我說過,現在銀行實行的方法都是按照活期利率進行計算,我也去銀行問過工作人員,他們和我爸說的一樣,請問這是怎么回事呢?”對于該學生提出的問題,我深感欣慰,因為該學生是我們班中數學的佼佼者,在課內課外都十分用功,此次提的問題又能做到結合生活實際情況,這說明該學生做到了將數學思維引入日常生活中。在該學生提問后,我對其進行了表揚,并鼓勵其他學生向這位同學學習。針對該學生提的問題我并未直接作答,而是將該問題轉換成周末作業,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到銀行去調查,之后在下節課中拿出來討論。
三、在合作互動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互動主要在于促進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和合作交流,但同時也包括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以此在課堂上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的思維在自由的課堂中更加活躍,在合作互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是因為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互動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在互動環節和教師引導中,發現、思考、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3]。所以,小組合作互動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數學問題的解決思路與技巧,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學中,我將事先準備好的大小不等的棒子放在講桌上,并讓學生以四個人的形式組成一個小組,并讓每個小組根據我發給他們的大小不一的棒子交流、互動,從而一起組成若干個三角形,擺出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形狀,接著讓學生帶上他們組合而成的三角形形狀展示給其他同學,我負責將學生組合的三角形形狀在黑板上畫出來,以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三根大小不一的棒子可以組成不同的三角形。由于組成三角形邊長的棒子的大小各不相等,所以三條邊組成的三個角度的大小也不一樣。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合作找出三根一樣的棒子,并由這三根一樣大小的棒子組成三角形,最后將學生組合的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畫在黑板上,然后用三角尺量出每個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度數,讓學生發現當三角形三條邊相等時,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都一樣大,都為60度。有了這個規律后,我在多媒體上展示出各種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其中包括2~3個全等三角形,讓學生找出圖中共有幾個全等三角形,并說出自己的判斷依據是什么。很快,學生都能說出“因為它們的邊都一樣長”“因為它們的角都一樣大”的判斷依據。
再比如,在“一次函數”教學中,同樣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小組先畫出y=5x、y=5x+3和y=5x-3的函數圖象,可分工畫這三個圖象。畫好之后,讓小組觀察這三個圖象并說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很快,學生就能從這三個函數圖象中發現它們只是上下移動了若干個單位。通過小組互動合作,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快問題解決的速度。
四、在小組互動中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精神
小組合作互動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4]。而團隊精神并非所有的工作都一同完成,而是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的各自分工完成,明白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務,清楚自己在小組中的定位。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分工合作精神,每個小組的分配要求老師要考慮周全,而非隨機分配或前后桌分配,最主要的是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配,確保每個小組中都有1~2個帶頭人,即小組負責人,帶領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好任務。
比如,我在七年級上冊“用字母表示數”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游戲競賽活動。在小組分配中,以6人一個小組,而每個小組中都確保有一個組織能力較強的成員,并讓其作為小組的組長,做好帶頭工作。在小組分組好之后,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火柴,在簡要介紹了搭法后,自己示范一遍給學生看。接著用1分鐘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試著用火柴搭正方形,看最后誰搭得最多,以此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學會和熟練用火柴搭正方形。在學生都熟練了搭正方形之后,接著就展開小組合作。在開展小組合作之前,先在黑板中列出如下若干問題:
1.搭一個正方形需用到4根火柴,搭3個正方形需用到10根火柴,那么搭100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呢?你是怎么得到的?
2.如果用x表示所搭的正方形個數,那么搭x個正方形需用到多少根火柴?與小組成員交流和討論。
3.結合你的計算方法,驗一驗搭128個正方形需用到多少根火柴?
在列出以上問題后,就將任務交給每個小組來完成,要求小組組長做好小組成員任務分工。為在該小組互動環節中也做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整個游戲留給每個小組15分鐘的時間。
在小組分組討論過程中,我負責到每個小組中巡視,以觀察他們的完成情況,并在適當的時候參與小組討論,以激發他們的思維火花。15分鐘后,結束小組討論,并讓每個小組上臺在黑板中寫出他們通過思考和驗一驗后得到的成果(算式)。有幾個小組得到的算式是一樣的,班上學生總共得到三個不同的算式:3x+1;4+(x-1)×3;4x-(x-1)。在學生小組代表成員上臺列出自己的成果時,我要求學生在列出成果后說出該成果的思考過程,即是如何得到這個算式的。最后我再根據學生列出的算式和思考過程加以點評。
這樣的一個小組互動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精神,而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動手、動腦、觸動心靈有機聯合起來,在自主與合作交流討論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很好地掌握了該堂課的知識。
通過小組合作互動的評價探究、創新提問、合作互動環節,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的小組合作互動教學模式訓練能激發學生在課堂中踴躍提問題,對其他同學或老師的解答提出不同的異議,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擴展,同時對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也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彭長安.試論小組合作互動數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0):74.
[2]張立巖.小組合作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分析[J].新課程(中),2017(7):144.
[3]葉德妹.小組合作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分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5):172.
[4]李妍妍.小組合作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37):6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