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娣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人們正在感受新課改帶來的變化,各學校的最終目標在于建立與素質教學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找到合適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的高效課堂教學方式相比,生態課堂教學模式更容易被大眾所認同。如何讓初中數學生態課堂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其有效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則成了著重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態課堂;有效教學
一、什么是生態課堂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生態課堂[1],才能進行初中數學生態課堂中的有效教學研究。就目前我國的教育狀況來說,家長、學校和社會三方對學生的要求和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希望過于迫切,促使學生成長的道路充滿了太多的壓力。而生態課堂的核心理念在于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各學科之間的和諧、教學方式的和諧,崇尚以創新的教學方式幫助初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生態課堂是由教師、學生以及課堂環境而組合起來的課堂,這三者相互融會貫通、相互和諧、相互影響。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避免“填鴨式”教學,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生態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區別、優勢
“萬丈高樓平地起”,初中的學習是為高中以及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的,基礎學不好后面的知識教程自然更跟不上,所以課堂教學方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是一門知識內容較為繁雜的學科,而傳統教學強調的是封閉式教學,教師的傳授方式就是“滿堂灌”,一股腦將知識內容、答案等直接傳授給學生,容易造成學生的依賴性,促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化、沉悶,學生的情緒比較低沉,沒有該屬于少年的生機勃勃的朝氣,長期下來,會使學生喪失對數學的挑戰性和興趣,泯滅學生的好奇心,教學質量得不到
提高。
生態課堂的優勢則是注重以生為本,既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又不限制學生自我發展的綠色生態課堂,有利于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揮自我探索、思考、觀察、體驗和操作實踐、發揮想象力、敢于質疑的創新意識,同時生態課堂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友好,創造了一個良好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有益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初中數學生態課堂中的有效教學研究
1.情景創設
數理化的很多知識點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時,如何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而情景創設是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有益于學習的各種資源,帶領學生進行一場生動有趣、輕松愉快和平等尊重的數學生態課堂情景體驗,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進行初中數學情景創設時,應當遵循善于發現生活、發揮思維意識、融入情感的原則。初中數學更多的是關于函數的知識點,在講授一次函數時,教師可以使用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工具,例如點根香,讓學生自己思考,香的長度在時間的流逝下漸漸變短,直到燒完至尾端,引導學生思考香的長度與燃燒時間存在的關系,利用一次函數圖像表達兩者之間的關系,列出相關函數式。
2.體驗實踐
學習數學不僅要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也是必需的,實踐、探索和思考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條件。在初中數學生態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經歷、體驗、思考、探索,讓學生自己在探索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不但能體驗到實踐的快樂,還能感受認知的進步和成功的喜悅。學習一次函數y=2x+1圖像時,可以讓學生自己代入相關數字,通過計算得出答案,再琢磨答案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在旁進行引導,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而不是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2]。
3.合作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獨善其身這樣的學習態度是不對的,無法認識到自身的學習水平和知識認知。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班級是個整體,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都是有助于培養學生之間和諧友好關系的關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聚集在一起,大家互相討論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加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學會相互合作解決問題。函數是很常見且復雜的知識點,在學習函數圖形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為小組,讓幾個小組對所學問題展開討論,關于函數描點到底描幾點最好、y=2x+1函數公式的圖形描繪問題等。
4.激發興趣
在初中數學生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如果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不愿意主動學習,不愿配合教師,教師有再多的有效教學方式都是無用的。因此,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關鍵在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樂趣,學到很多知識。比如在學習圖形的時候,讓學生自主發揮想象力創造圖形,然后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最后讓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才能做到持之以恒、不斷前進、取得成功[3]。
總而言之,生態課堂教學方式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實現師生之間的和諧相處與學習,也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需求,兼顧學生全面自主發展的一種有效的綠色教學模式,通過生態觀念合理協調運用教師、學生和課堂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更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完成。
參考文獻:
[1]陳建東.數學生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8):140.
[2]陳林.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效益[J].數理化學習,2008(10).
[3]楊祥明.新課程理念下重構有效數學課堂的探索與嘗試[A].江蘇省教育學會2016年年會論文集[C],201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