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清
摘 要:當今中小學的學困生,多數由于他們的學習行為習慣或學習態度不端正造成的,在轉化學困生上,從學生的心理研究、信心培養、興趣激發、習慣養成等方面采取相應對策,有效地轉化學困生。
關鍵詞:數學教學;轉化;學困生
在此所指的學困生即在智力沒問題,只是由于學習行為習慣或學習態度造成學習上有障礙的學生。作為教師,應如何轉化“學困生”,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呢?在此總結我二十多年來的教育教學經驗,談談個人的一些做法。
一、深入學困生心里,做他們的知心人
作為一位一線老師,把我的滿腔熱情的愛傾注在學生身上。自從我2008年參與廣西教育科學A類重點課題《新形勢下學困生潛力開發實驗研究》子課題《新形勢下學困生學習輔導策略及有效性研究》之后,我開始對學困生進行了關注,將近十年的實踐證明,這樣的做法效果很好。如我班有一個女孩子伍某某,是學困生,上課一直無精打采,眼光呆滯,老師讓她回答問題半天醒不過神來。下課后不與同學一塊玩,總是呆坐一旁,似有心事,老師和同學們都感到不易接近,性格古怪,遇到問題解決不了就哭。為此,我首先加大情感投入,主動與她交朋友。時間一長,她發現老師并沒有偏愛優等生,沒有對她有一點歧視,就主動跟我談心,說出她內心的真情實感,明白了她學習不好的原因,父母早在她一歲時就離異,從此她隨父親生活,前幾年父親再婚,繼母對她關心不夠,加上弟弟出生后,生活條件更加艱苦,放學回家得做很多的事,極少有時間與同伴一起玩,久而久之,她內心的孤獨、自卑心理越來越重。當周對她進行了家訪,與她的父母進行有效溝通,達成一致的教育意見,并在往后的日子里,時常給她關心和幫助,經過一段時間后,她的學習成績果然有了很大進步,從班級的五十幾名已提升到三十一名了。從而我明白,提高學困生有效的途徑不是不停地為學生補課,而是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
二、挖掘學困生閃光點,樹立他們的信心
學困生一般自身的問題很多,懶惰、意志薄弱、厭學、違紀是他們的常態,因此,經常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指責,家長的訓斥,從而找不到自身的優點,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再加上數學學科概念抽象,定理、公理復雜,計算繁瑣,于是進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會消極地對待學習。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其閃光點,引發其求知欲,促其上進。例如,我班的朱某某同學,平常自律性特差,學習態度極為不端正,數學成績也不容樂觀。于是,每到讓學生上黑板做題目之前,我會私下輔導他,若是他會的題我會讓他上黑板展示他的成果,當他又快又對把習題做完后,我就讓全班的同學給以熱烈的掌聲,大張旗鼓地表揚一番,慢慢地他做事情多了幾份自信。同時要求他每次做完作業,拿給我看,現在他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可見,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便能揚起學困生自信的風帆。
三、采取合理的策略,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一)在作業的量和難度方面。題目精心挑選,分層布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認知水平的作業,同時鼓勵學生挑戰高一層次的作業,使學生獲得成功感,讓學生有興趣去完成作業。
(二)針對一些易錯問題方面。我交給他們一些便于記憶的方法,例如:二次根式的合并,如3+5= ,學困生會把結果寫成8,把二次根號部分丟掉,我就跟他們說,你把看成一個蘋果,然后問自己,3個蘋果加5個蘋果等于幾個蘋果?學生會回答8個蘋果,我馬上說,蘋果能丟嗎?大家就笑著說不能丟,從而把知識點記下了,在往后的計算中,就會避免錯誤。像這樣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在我的課堂上會經常出現,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寓教于樂。
四、思想教育與規范管理相結合,培養學困生良好學習習慣
學困生致差原因不外乎這幾方面:(1)貪玩,缺乏上進心,作業不完成或抄襲完成;(2)受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影響,不懂規劃學習與娛樂時間;(3)留守兒童或離異家庭孩子,缺乏父母監督管教。針對我班的學困生,我先對他們進行思想引導,排除心里的一些私心雜念,消除“讀書無用論”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調動他們學習的內驅動力。同時對他們加強督促,課堂上經常走到他們身旁,給他們最及時的輔導,教他們制訂好學習時間表,做好學習計劃,定好短期學習目標,確保會做的題的準確率,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教育,部分學困生最終擺脫了學習松散,不求上進的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給予學困生合理的引導和教育,學困生會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針對學困生,教師在班級中應通過心靈引領、亮點引領、習慣引領、目標引領等策略來開發學困生潛力,增強他們的自信、激勵他們成功、健全他們人格,幫助學困生排憂解難,做好心理輔導。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