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省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核心素養教育問題成為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教師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健全學生人格和健康思想,體現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滲透;核心素養
初中語文學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技能提升,而且要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成長,基于核心素養理論展開教學,在語文教學各個環節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提升學生基本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1]。在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有利于轉變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知識運用等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根據教學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培養學生的元素,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元素來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利用閱讀教學讓學生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化其思想,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化精神,彰顯課堂上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發學生思維,促進其思維品質的提升。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日常提問和探討,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結合文本及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思考,主動探索[2]。教師還可以積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在交流互動中實現思維碰撞,吸收他人優點,完善自身,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增加對學生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學,利用教科書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素材對學生展開教育,增強學生文化素養,深入了解我國歷史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激發起愛國情感。
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首先就必須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明白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結合學生性格特征、教學內容等積極創新改革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更好地滲透核心素養教育。教師還應加強語文教學的及時反饋,創新教學評價模式,將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評價方式綜合,及時反饋教學情況,針對反饋結果進行調整,滲透核心素養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3]。例如,在《史記》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司馬遷寫《史記》的相關資料、視頻等,讓學生直觀感受司馬遷發憤寫作表現出的頑強意志,以此感染學生,讓學生實現與司馬遷的心靈對話,感受其頑強精神。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精神和意志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
三、創設教學情境,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積極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情境中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從而感受文章思想情感,感染學生。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采取理論灌輸的方式傳授知識,學生主體性被忽視,枯燥的內容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采取各種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更真切地感受教學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利用語文教材中的知識、豐富的情感塑造學生,對其進行核心素養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主動探索語文知識[4]。例如,在《皇帝的新裝》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各小組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中感受各角色的情感和思想,讓學生更深入了解文章內涵。
四、結合生活展開教學,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語文知識本就源自于生活,初中語文教材中文章也和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與課文中提到的生活經驗和情感,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文章進行探索,更深入地感受其中的主題思想。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實踐活動,將所學語文知識運用在活動中,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更要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有效滲透對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其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國輝.基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8,12(14):32-33.
[2]周紅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8,11(7):55-56.
[3]姜葳.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7,1(8):224.
[4]李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13(12):31-33.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