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糾錯行為是貫穿初中數學教學中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及時糾錯、正確糾錯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鞏固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際初中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不重視糾錯、逃避糾錯、機械化糾錯等情況,導致糾錯效率低下,背離糾錯初衷。鑒于此,結合教學,談談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糾錯能力的認識,并針對學生糾錯習慣的培養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糾錯習慣;培養策略;培養措施
糾錯行為是貫穿初中數學教學中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糾錯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際初中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存在不重視糾錯的情況,導致糾錯效率低下,無法提高學習效率。鑒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并針對學生糾錯習慣的培養提出相應
措施。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糾錯習慣誤區
(一)不重視糾錯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需要做大量練習訓練解題技巧,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大多數學生對于錯誤,往往采取一種輕視的態度。出于對自己的盲目自信,一些學生認為僅需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題目后,自己就可以掌握正確的解法。于是對于錯誤的修訂不予重視,總是被動地受教師督促或采取敷衍態度直接抄襲答案,他們認為只要將錯題和答案寫在本上,就是完成了糾錯。
(二)逃避糾錯
鑒于初中學生的年齡階層處于典型青春期心理發展時期,他們更加敏感,容易產生自卑感與羞恥心理。當測試或練習中出現錯誤時,他們害怕表露出自己的錯誤會受到嘲笑,因此不愿主動尋求師生幫助,甚至盡力掩蓋自己的錯誤。他們在數學練習時,為了避免糾正錯誤,遇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便抄襲答案,寧愿多做幾道新的題目也不愿意去糾正一道舊的錯誤題目。這樣的行為導致他們總是在相同的領域出現錯誤,嚴重缺乏糾錯意識。
(三)機械化糾錯
在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影響下,學生習慣于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課程模式。大多數學生往往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很難養成主動思考問題,提前探究錯誤的習慣。出現錯誤時,學生不會去總結自己的原因,等待教師課上講解后,自己會按照教師的解題思路再重新復述在糾錯本上。雖然有些學生將教師不同的解題思路都記錄下來,但是很少在糾錯過程中進行解題思想再生產,沒有表明錯誤原因和自己的思考,因此難以真正理解解題思路,無法提升解題技能。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糾錯習慣措施
(一)記錄數學習題錯誤內容與方法
數學的各類知識錯綜復雜,每一部分知識都需要學生細細考究,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一些內容的漏洞,這些漏洞正是學生在做題時出現的錯誤,那么糾錯的第一步,首先需要明確糾錯內容。糾錯內容包括錯題、錯誤解答、錯誤原因、正確解答、正確解答的思路及因該錯題而產生的反思與歸納。錯誤解答往往是學生在糾錯過程中容易忽略的一部分,然而這部分的重要性尤其值得著重強調。記錄錯誤解答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當時錯誤的思路,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培養學生敢于直面剖析自己不足的習慣,從而防止今后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正確解題思路的記錄是另外一項重要環節,這是學生在糾正題目的過程中,對正解的一種思想再生產,有利于學生將教師的思路轉化為真正屬于自己的解題思路。
(二)對錯誤分類整理,分類獲得
對數學錯題進行分類整理,是讓學生明了自己哪些內容最欠缺,哪些內容可以完全避免錯誤,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有個熟悉的過程,在下次遇到同類知識問題時,該如何面對,才不至于出錯,這就是學習整理的目的。錯題分類整理是一項高效率的糾錯習慣。學生在糾錯過程中最好準備兩個糾錯本,一本用來隨手、及時記錄錯誤,一本用來分類歸納。分類歸納錯題本僅需要記錄典型錯題,不需要將每個錯誤都記錄下來,對于解法相同的同類型題目來講,將最為典型的、難度較高的題目進行糾錯整理即可。以蘇教版七年級數學課程為例,學生可將“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類項與移項”的錯題與“去括號與分母”的錯題進行分類,將兩者分開記錄,分別記錄兩至三道典型錯題,將出題格式、審題思路、陷阱易錯點、邏輯突破點、解題模式等各自進行細分歸納,然后記錄在不同的頁紙上,注明相應的章節及考點,方便今后的復習檢索,為復習帶來便捷。
(三)改編錯題,舉一反三
記錄糾錯內容、糾錯分類歸納后,學生最好針對自己的錯誤進行錯題改編,以此考驗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思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確保今后遇到同類型的題目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以“二次根式的乘除”為例,例如:
例9.填空: 的算術平方根是 。
錯解: 的算術平方根是 9 。
錯誤原因: 本身的答案就是9, 的算術平方根是指9的算術平方根,因此錯誤。
正確解法及答案: 的算術平方根需要進行兩次算術平方根的計算,第一次求 =9,第二次求 =3,因此答案是3。
在本題中,錯誤之處在于學生審題不清,混淆思路,該類題目實質上需要看清楚運算次數,一步一步進行解析,便不易出錯。在此可舉一反三,將除法改為乘法,如“ 的算術平方根的二次乘方是 。”這里提升難度,加強對薄弱環節的應變能力,幫助學生明確此類題目的本質。
綜上所述,以上糾錯習慣誤區,學生真正缺乏的是糾錯技巧的培養與糾錯意識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教授學生正確的糾錯習慣,從錯誤記錄、錯誤分類、改變錯題三個維度出發,幫助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糾錯習慣,實現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簡介:劉璐,男,1987.12,江蘇泗洪人,本科,職稱:中二,研究方向:初中數學。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