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蘇明
摘 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育部強調要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能力為基本培養目標,這就意味著教師不能只以學生的文化知識為教學基礎,更要注重他們的藝術修養、道德素養、實踐能力等學習言行。其中,美術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生活情趣的重要學科。下面,結合實踐經驗,就小學美術課程中教師與學生如何進行知識共享作初步分析,以此希望為廣大教師帶來一些啟發和希望。
關鍵詞:小學美術;知識共享;動物面具
美術是一門以美學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其所包含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涉及美的欣賞和評價,還包括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比如:捏泥人、設計插畫、做圖書等。教師如何將美術知識與學生進行共享是美術教學活動中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我將以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中“動物面具”為教學案例,針對教師與學生進行知識共享的話題展開詳細闡述,以此與同仁朋友共勉。
一、教師創設形象化情境,與學生共享各種面具知識
情境是指在一定時空內將各種人物關系、環境背景、物質從屬等多種情況相對或者結合。隨著互聯網的大力普及,各種各樣的教學文本、素材、工具等被引入當代教育體系中,這就為教師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理所當然,教師與學生共享美術知識也就會變得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這樣不但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又能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
我先利用互聯網資源下載了一些關于動物舞會的動畫片段,通過活潑有趣的視聽語言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我設置了具體的問題:同學們,視頻中的小動物可不可愛呢?你們愿不愿意跟它們一起參加舞會呢?同學一致點點頭;其次,將話鋒一轉進行陳述:可是,參加動物舞會是有條件的,你們知道面具的由來嗎?學生露出迷茫的眼神,我順勢將遠古時代人們佩戴面具載歌載舞的場面圖片展示出來,一邊結合PPT課件講解各種各樣的面具特點、面具發展歷史、面具種類性質等內容,一邊聲情并茂地做出相應動作來活躍課堂氛圍;最后,我結合上述圖片和視頻進行總結:面具在古代所起的主要作用是震懾鬼怪,到了現代社會面具產生了裝飾、娛樂、表演等功能,不同的國家、城市、民族又有不一樣的面具樣式,同學們是不是有所了解和漲知識了呢?隨后,我利用思維邏輯導圖將各種面具知識串聯起來,以便讓學生產生一目了然的視覺觀感,從而進一步夯實學生的理論結構。
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問題,與學生共享動物面部特征表現的知識
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一直是教師欠缺關注的,部分教師認為學生會以小組之名隨意說話、交談,從而擾亂課堂秩序,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則這是比較狹隘的一種觀念。教師與學生的知識共享不能僅限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教導關系上,其更應該建立在雙方的平等交流關系之上。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問題不僅可以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溝通,以此滿足師生之間共享知識的流動性和發展性原則。
我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了各種動物面具圖片,然后讓學生猜測其所代表哪種動物,一來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來為接下來的課程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其次,我將學生分成3~5人的單位小組,然后為各組布置了具體的學習任務,即讓各組針對動物面具中各種動物的表現形式進行探究,對動物的夸張造型構成方式展開共同討論活動;最后,各組上講臺前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則在一旁認真地進行傾聽,等所有人發完言之后,我再結合學生的發言成果進行相應補充和說明,以便讓學生積極內化所學知識。
三、理論結合實踐,與學生共享制作動物面具技巧的知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理論知識的共享,而沒有實踐操作的知識共享,那么就會發生泛泛而談、紙上談兵的現象。動物面具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可以利用各種材料制作豐富多彩的動物面具,以便讓他們從中體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路徑是一種很有必要的策略。但是,部分教師將實踐的話語權和主導權放在自己身上,這樣不僅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式,還會形成靜止、狹隘的知識共享局面。
我沒有讓學生直接重復制作動物面具的步驟和技巧,而是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制作某個動物面具,以便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當學生在展開自主思考活動時,我示意他們可以借助身邊的教輔資料查找答案,也可以與同桌、左右桌或者前后桌進行探討,與此同時,我不時地走到學生的座位中間,與他們一起討論制作動物面具的理論知識,一方面可以清楚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以便為高效率的知識共享做好鋪墊。
如果教師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灌輸知識,充其量只會將學生變成死讀書和讀死書的機器人,并不能達到真正的知識共享效果。共享不僅意味著共贏和合作,還意味著教與學的動態趨勢,這是建立在師生之間彼此信任和相互配合的基礎之上。所以,教師還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以便讓學生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從而為我國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當然,由于我能力有限,文中尚存欠缺之處,還望廣大教師提出指正意見,以此督促我嚴格要求自身,以便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參考文獻:
朱星.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上),2016(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