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斐滟
摘 要:音樂是刺激人們創新意識以及能力的一個重要法寶,在人類成長的小學階段,優秀的音樂教學,能夠很好地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隨著當下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以及改革,素質教育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可傳統教學方式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用語數英去取代音美體。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水平,成為教師、學校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在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之一——小學,更是要抓住每位學生的特點、個性,給予他們自由想象的空間,通過老師正確的引導,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關鍵詞:小學教學;音樂教學;創新教育;發展
一、當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
二十一世紀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已經從單一對技術的要求,變成了對性格、創造力等全方位的要求。而創新教育,指的就是針對人的創新實力去進行系統化的提升,并且充分對人的創新精神進行培養。
受傳統音樂教學以及應試教育要求的影響,音樂教學并沒有受到學校、教師的重視,使音樂的實際教學中存在很大的阻礙。老師無法對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有效的實施,從而導致音樂對于學生來說都是陽春白雪,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
在當下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以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認知為主線,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法,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改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觀念,實現真正的創新教育。
二、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策略
隨著音樂教育的發展,開展創新教育最終的目的正是要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以及對學習的積極性,為了學生獨自的個性發展,教師、學校需要為其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創新教育的開展,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法,開始新的知識構造。
(一)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是以老師為主體,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傳遞知識,這使得音樂脫離了學生的實際。而且課上,老師也缺乏與學生的交流,這種灌溉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只成為知識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識的運用者。這些都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音樂教學作用的微弱,可想而知。
因此,我們要明確學生為主體這一重要性。針對學生,建立將學生擺在教育核心位置上的小學音樂教學體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每個人不同的興趣愛好,有偏重地指定教學計劃,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教學上的趣味性以及新穎性,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地將學生吸引進音樂的世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我們創新教學的目的。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將音樂的藝術性、開放性傳授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機制,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學不僅包括師生雙方,更包含著教學環境、教學方式和教學形式。音樂教學追求的正是音樂教學重點之一的審美教學,所謂審美教學,就是美化上課的教學環境,使教室呈現一種良好的藝術氛圍以及開放性、創造性,從而達到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激發學生對音樂教學的興趣。
除了視覺影響,還有聽覺影響,這是音樂教學的特點。在課上配上一定的音樂進行輔助,能夠使學生在課上更為投入,并且對音樂的理解更為明確,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根據教學內容,構建與之相關,并且符合小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情境,從根本上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有利于在特殊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創新型人才。
(三)創新教學模式
新課標強調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材料和渠道,僅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之一。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也非唯一的、確定的,而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會。老師對學生不同的理解,也應保持一種開放的觀念,不應該去干涉,甚至強行改變,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探尋、去思考,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從而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思考。
另外,小學生自身的能力以及音樂基礎、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教師應該采取靈活的音樂教學方式,將音樂與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對音樂的靈活運用,培養學生自我熏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一生性格、思想發展的基礎,更是學生教育活動、學習習慣的起點,在學生教育生涯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而小學音樂教育,因其獨特的開放性、創造性,不僅有利于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也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說,將創新教育融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能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有效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金芳.創新教學,唱響未來: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學苑教育,2015(17):78.
[2]林文華.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方法與效果[J].音樂大觀,2014(7).
[3]金勝敏.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學[J].音樂時空, 2015(9):18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