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堅持以人為本,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情景教學法是現代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探討了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旨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景教學法;問題;應用
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數學教學水平的關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多種角度出發,讓學生對數學保持濃厚的興趣,體會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情景教學法對于小學數學教育而言,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也能讓更多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小學數學課堂上來,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情境的創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但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
(一)課堂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
課堂沉悶、乏味是影響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很多小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在課堂上經常講話,開小差。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僅僅是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學生缺乏自主思考意識
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是教學改革過程中最讓學生受益的方式。這種學習習慣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的,也是通過師生共同努力而構建起來的。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忽視了這一點,缺乏對學生主體性的認知,導致課堂混亂,沒有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目標和學習興趣。
(三)脫離實際的教學內容
任何學科知識都是與生活相關的,是從生活中歸納和整理出來的。知識源于生活,最終要回歸到生活中去。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尤其是一些數學現象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一些數學知識可以用于對生活現象的解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都可以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逐漸得到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十分發散,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生活來開展教學,加強學生對各種數學知識的理解。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實際,忽視了生活,而且很多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的相關性不大,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只會按部就班地學習,沒有真正領悟數學內涵。
二、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是產生于生活的,而且要為生活服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創設更多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找到數學教學的切入點,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讓學生沉浸在活躍、和諧的氛圍中。
比如在平面幾何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出一些與學生現有的經驗相關的但依靠他們現有經驗又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在墻上釘牢一根木棒至少要幾個釘子?”這個問題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給你一把直尺和一根粉筆,你能否測出操場上旗桿的高度?”這個問題就很接近生活,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場景進行思考、討論、探究,等學生分析相關問題之后,再將學生帶回到課堂中,結合數學課程的知識,讓學生對平面幾何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學生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再比如在小數加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同學們,你們都買過東西嗎?”學生回答:“買過。”教師繼續問:“今天小紅從超市買了一塊橡皮1元,買了一個文具盒9元,大家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錢呢?”這個問題十分生活化,而且也是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根據問題,學生開始計算,最終得出小紅一共花了10元來買東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融入一些有趣的生活情境,通過不同的生活場景的設計,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積累經驗,掌握知識,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
(二)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創設情境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尤其是一些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為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可以增加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利用新技術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對一些數學現象更清晰。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就忽視了這一點,抑制了學生的天性。所以,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感覺到數學課程的趣味性。在這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數學課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教育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讓學生可以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這些知識之后,可以讓學生舉例,根據自己生活中所見到的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對圖形的認知。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放出一些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圖案,讓學生對不同的圖形進行辨別、認知,從而加深對幾何圖形的理解。
(三)適當創設游戲情景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增加游戲環節,是適應小學生愛玩兒天性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天性開展教學創新。小學生為了玩好游戲,獲得游戲勝利,也會更加努力,在潛移默化過程中鞏固知識。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可以適當增加游戲環節。例如在對“數”的概念進行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覺得自己認知中最大的數是幾百、幾千、幾萬。其實數是一個無限大的概念,為了讓學生產生這樣的認知,可以開展一個小游戲——“折紙”,從折紙的過程中了解“數”的概念,為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在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折紙,讓學生將一張厚0.1毫米的紙對折50次,想象一下這時紙張大概有多厚。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做出大膽的猜測,然后結合這個小游戲,讓學生了解:一張紙對折50次之后的厚度,其實比地球到月球的距離還要長。這個問題就可以反映出“數”這一概念其實是無限的,并不是學生傳統認知上認為只有幾萬那么大。這種簡單的小游戲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簡單地理解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
(四)緊扣教材創設情景
創設情景不僅要結合生活,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而且要結合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即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明確創設情景想要達到什么目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從而脫離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目的。比如在教學“質數、合數”這一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發提前準備好的卡片,讓學生分組討論,說出卡片上有幾個因數,并且在小組之間對比,看哪一個小組的卡片上的數字因數多。這個小情景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出質數、合數的概念,然后出示寫著“質數”“合數”字樣的“房子”,讓學生為自己手中的卡片找一個家,如果卡片是質數,就將卡片放到“質數”這個房子后面,如果是合數,就將卡片放到“合數”這個房子后面。在為卡片找家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卡片上的數字有什么樣的特征?從而總結出質數與合數的特征。實踐證明,這種輕松的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概念。
(五)創設懸念情景
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求知欲強烈,教師可以創設一些具有懸念的情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點”時,教師就可以創設相應的情境,設置懸念:你們可以隨便說出一個數,老師就知道這個數會不會被5整除。這時學生就很容易被懸念吸引,心里紛紛想:“為什么教師不需要計算就知道這個數能不能被5整除呢?教師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帶著這種疑問,學生隨意列舉出一些數字,教師根據這些數字說出能不能被5整除。比如有個學生說:“10。”教師回答:“可以被5整除。”有個學生說:“16。”教師回答:“不可以被5整除。”有個學生說:“29。”教師回答:“不能被5整除。”等等。經過問答的階段之后,教師可以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解答,關于如何判斷一個數能不能被另一個數整除的方法,也可以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方法進行應用,探索新知識,學習新方法。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性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成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決定未來學生學習生活,而且隨著小學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復雜,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對數學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對此,教師應該要把握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并且用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各種不同的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附加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胡濤.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07):131.
[2]李繼芬.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踐研究[J].現代交際,2016(24):212-213.
[3]趙平.情景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未來英才,2014(24):178.
[4]高渴昕.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設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2017(09):74-76.
[5]時玉梅.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景的創設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