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鋒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意識到如果仍舊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將會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削弱。針對這一情況,建議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環節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文章主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思想;實踐
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優勢已被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所認識,可用來有效解決相對復雜的數學題。小學生可以有效地利用數形結合思想,使得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并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基于此,建議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環節有效地利用數形結合思想,發揮其應用優勢,進而提高教學水平。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意義
(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遇到難度大、解決方式復雜的數學題目。針對這一情況,可有效利用數形結合法,引導學生快速解題,從中找尋解題思路,明確解題技巧,加快解題速度,保證解題正確率。長此以往,必然會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使學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薄弱,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無法提高學習興趣,甚至易產生抵觸心理,不愿意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環節,從而大大降低學習效率。針對這一情況,可有效利用數形結合思想,使得小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知識,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加深學生印象,強化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特別是在學習數學新概念以及新知識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充分理解概念,并高效解決問題,使得知識的學習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一)具有啟發性
小學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會僅僅參照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引導與教授,很多時候會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其學習方向進行指引,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通過啟發式教學,切實提升學生的認知力。這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也是必須落實的工作。
(二)具有抽象性
小學數學知識大多較為抽象,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不足,很多時候面對抽象的數學內容,無法把握其中的重點與難點,更加難以消化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多時候對于數學思想的認識僅停留在表層。特別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所涉及的圖形以及數學運算較多,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提高辨識能力,充分把握學習過程中的技巧,形成新的學習方法,并提高學習效率。
三、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策略
(一)運用數形結合思想使得抽象的知識直觀化
第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量關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切實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為教學目標,有效利用數形結合思想,真正做到化繁為簡,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提升學生的能力。數形結合思想可使得原本抽象的數量關系更加具體化、形象化,也有助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觀察數與形的過程中,學生深入理解問題,掌握問題的解決要點,潛移默化地提高對問題的解決能力。
第二,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將數形結合思想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環節,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授四則運算、整數以及小數等相關知識時,教材中都會展示相對直觀的幾何圖形,使得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在數形結合的引導下,抽象的數學知識將會變得更加通俗化,更能被學生所接受,從而深化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認知,還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數學概念的本質。
第三,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也是一種獨特的解題思路,可以作為學生的學習方法。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要求教師明確空間與數量兩者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有效地解決問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深入解決數學問題,使得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對學生來說更加簡單易懂,不僅可以協調學生的思維,而且會使學生產生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4-6]。
(二)利用數形結合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構筑空間想象力
數形結合思想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環節,可使得抽象的數字關系更加具體化,并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認知。從某個角度來講,也可通過圖形的展示轉化數字表達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投入全部精力,使他們在圖形中發現解題技巧,掌握解題方法激發解題興趣。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要求教師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并在數字與圖形兩者之間有效協調、充分轉換,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逐步構筑完善的想象空間,為學生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借助數形結合教學方法,拓展學生思維
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可進一步凸顯教學優勢,使得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但是,很多時候在應用圖形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也會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表達不準確,知識的銜接不合理等。基于這一情況,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起到輔助的作用:首先描述數量關系、而后再以形式化的數量模型對圖形特點進行概括,真正地體現數學學科的形式美,并使學生全面掌握圖形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自我定位,并明確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對教學形式進行更新,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使之更好為學生所接受。本文主要是針對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借鑒與參考,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文玲.“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1):173.
[2]賴春.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引入“數形結合”思想的策略[J].教育界,2019,17(05):93-94.
[3]梁雪梅.小學數學課堂應用數形結合思想的教學方式解讀[J].科教導刊,2017,17(30):129-130.
[4]潘玉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8,28(08):134.
[5]倪小東.如何將數形結合思想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J].科學咨詢,2016,21(28):89.
[6]張進錄.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