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喬永斌
【摘要】語文本就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但從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來看,較多老師都未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及素養的提升極為不利。為此,本文先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具體的培養方式進行了探討,旨在推動語文教育事業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言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35-01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雖然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方面有了明顯的成效,但深入分析之后能夠發現,仍存在較多局限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加強對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技巧的研究,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促使學生語言能力的持續提升,為學生將來更好的學習及發展奠基。下面筆者將針對此主題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現狀分析
1.受心理障礙的影響
每個小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因而每個人的性格是不同的,有十分開朗的學生,也有性格十分內向的學生。相比這兩種性格類型的學生,前者十分愿意與人交流,樂于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后者則相反,常不愿與人交流,也不愿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之所以存在此種情況,就是由于受心理障礙的影響,使得學生表達時常會出現緊張,表達不流暢等問題,這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
2.未構建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
目前較多小學生之所以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未給學生構建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具體而言,在學校學習及家庭學習之中,老師與家長都比較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當缺乏語言表達環境之時,他們更不會有想要語言表達的意識,自然語言表達之中會存在較多不良表達習慣,這勢必會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響。
3.教材中缺乏語言表達內容
通過對目前小學語文教材的調查發現,雖然教材中會涉及到部分口語交際、語言表達等內容,但是此部分的內容仍較少,教材仍側重于基礎知識方面。在此種教材的引導之下,老師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對于考試及檢查內容所占的比例自然較大,更不會定期安排關于語言表達相關的專題教學與訓練活動,這自然會影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
1.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過程中,絕不可盲目的推進,而是要先意識到環境、氛圍對于學生語言表達的影響,主動為學生構建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在課堂中的身心會得到放松,心情也會愉快,自然會產生表達的想法。具體而言,老師要基于小學生的喜好及特點,多設置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處于想說、有的說的狀態,主動進行表達,并在學生表達完畢之后,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與肯定,以此來循序漸進的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自信,保持他們的語言表達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找春天》之時,當初讀完課文之后,老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話題,在你們心中什么是春天呢?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課文對學生的啟迪,學生們都處于熱切表達的狀態,此時老師就可以給學生預留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分別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這樣語言表達之后,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深度,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語言表達機會,使學生感受到語言表達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2.老師要規范語言,發揮好示范作用
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他們的模仿能力卻是極強的,因而老師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要先規范自己的語言,這樣才能夠充分將自身的表率及示范作用發揮出來。具體而言,針對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而言,老師都需要針對教學內容來有計劃的將規范、科學的語言帶到課堂中。并且老師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必須要十分的謹慎,要確保用詞體現出極強的準確性、簡明性、條理性、連貫性及邏輯性,相信在此種示范之下,學生通過長期對老師的“模仿”,在語言表達之時所用之詞會越來越準確與簡練,這便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具體表現。
3.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
小學生進行語言表達之時,想要進行成功的表達,必然需要有充分的語言積累,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小學生而言,他們年齡小,生活閱歷不足,自然自身所積累的詞匯量是較少的,這勢必會局限學生的語言表達效果。為此,小學語文老師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老師就需要想方設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首先,老師需要向學生介紹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并輔以有效的案例,此案例可以是學生身邊熟悉的人,或者名人,以此來讓學生發自內心的重視語言積累。其次,為了讓學生掌握有效的語言積累方式,老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多樣化的語言積累任務,如看電視時將看到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要求學生每天閱讀一篇精短的文章,并及時做好記錄工作,等等。當然基于學生的語言積累,老師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并基于學生的積累實情設計有效的應用活動。相信在此種語言積累背景下,學生不僅會養成良好的語言積累習慣,還會對所積累的詞匯、句子等進行有效應用,這無疑能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提供較大幫助。
4.設計真實的交際情境,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之時,想要確保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持續提升,那么除了需要做好上述三點之外,還需要輔以有效的鍛煉,這樣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教學之中,老師需要基于學生熟悉的生活,設計一些真實性的交際情境,以此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言表達之中。比如:設計動物園游玩情境,你們看鸚鵡會學人說話,松鼠的尾巴好像降落傘……動物真有趣!學生們你們喜歡哪種動物呢?它有趣在哪?相信在此種真實情境的引導之下,學生的表達熱情會十分高漲,并且在表達完畢后學生們會相互指出表達中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共同提升。或者老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而有趣的調查任務,如各年級各班男女生的比例是多少?以小組的形式來參與調查活動,這樣學生就可以加強對各年級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加強不同年級學生的聯系,構建更加和諧、溫馨的校園。
總結
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并且小學階段也是培養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作為現代化的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明確自身肩負的教育人、培養人職責,加強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視度,在分析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中存在問題的同時,從良好教學氛圍、榜樣作用、引導學生語言積累以及設計真實的交際情境等多方面著手,循序漸進的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熱情及能力。當然老師不能夠停留在已取得的語言表達訓練效果之中,仍需要持續不斷的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式,全力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謝楠.結合“學表達”提高低年級學生語言能力的策略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3).
[2]楊志元.小學生語言能力培養之我見[J].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6).
[3]趙言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