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學科中非常重要的學科,在學生的分值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比例,同時,課堂是學生學習、老師授課的主要陣地,在課堂上的授課質量、師生互動效果直接影響到語文學習效果,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以及師生的交流互動對語文學習有著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響,本文對小學語文中的師生互動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師生互動 ?授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38-02
一、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內容
師生互動是指師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師生相互認知和交流的過程即認知互動,另一方面指師生之間在課堂上教學活動的相互溝通,即行為互動,還有師生情感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即情意互動。一般意義上的師生互動通常指第二種情況,即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交流,課堂互動一般是邀請同學和老師一起完成某一個教學目標,如完成一段情境模擬,一段對話,解決某個題目等等,該方式對教育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更容易融入到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更加快速地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速度。
二、目前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偏向型互動
偏向型互動指的是在課堂活動中,任課老師偏向對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提問,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提問較少。或者在提問問題時為了加快課堂進度或者處于個人喜好,傾向于對性格活潑,課堂表現活躍的學生互動,對性格內向,沉穩內斂的學生互動較少。其實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功底較好,表達能力強,性格活潑,思維活躍的學生更容易和老師達成優質互動,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并且這種類型的學生更容易吸引到老師的注意;而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成績較差的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表現不是很出色,如果老師對這類學生不特別關注,容易使這類學生在課堂上被“邊緣化”。同時前一種性格的同學由于和老師互動頻繁,老師指導更多,更加自信,激發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課堂表現欲望,更容易得到進步,后一種性格的同學受到老師的課堂指導較少,容易出現緊張、自卑的心理,更加不敢在課堂上表現,容易降低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太容易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導致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關注度高,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受到冷落,表現欲高的同學更容易進步,不愛表現的同學進步較難,同時使學生的心理產生落差,老師在同學心中產生“不公平”、“偏心”的印象,不利于提高同學學習的積極性。
2.單一型互動
課堂中的人物角色主要有兩類:即學生和老師。課堂互動基本分為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師生互動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基本上為一對多的模式,老師只有一個,而學生為多個。因此,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就產生了一對一、一對多、一對整體幾種情況。相關數據顯示,在語文教學中,課堂中互動形式最多的為老師和學生整體之間的互動,為63%,一對一型互動比例為25%,一對多的為7%,生生互動最少為5%。因此老師和整體之間的互動占據了互動的主流,生生互動占比最少。
3.點綴型互動
點綴型互動是一種缺乏實質性交流和溝通的互動形式。由于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以傳授知識和掌握技能為目標,學生的情感培養、人格塑造等方面在課堂上僅僅為次要目標,這就造成了語文課堂上老師難以將時間和精力分配到該方面,因此老師和學生缺乏深入、真誠的交流,老師和同學之間在課堂上的所思所想難以有效表達和傳遞,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難以得到關注,個人感情表達難以在課堂上完成,和老師難以形成真摯的交流。
4.情感缺失型互動
該種類型的互動通常在老師平時上課過程中出現頻率較高,表現為老師上課過于嚴厲,在提問問題時表現為質問、懷疑、甚至是責問,對學生回答錯誤或者回答不上時表現出輕蔑、侮辱、甚至冷嘲熱諷等,同時上課時,老師語氣生硬、面無表情。教學氣氛緊張。缺乏生動形象的教學,師生之間多為上下級的溝通而不是平等的人與人交流,導致教學氣氛壓抑,課堂失去活力,對老師產生恐懼,見到老師心生忐忑,進而對語文教學失去興趣,難以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對教學產生消極的作用。語文是一種跟生活接觸最多的、最容易表達和最容易形象表現的學科,語文教學應該盡量地生動活潑,老師的情緒對調動整個課堂的氣氛還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在語文授課時一定要注意讓課堂注入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三、總結
通過對語文課堂中常見的幾種類型的互動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師生互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語文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偏向型互動、單一型互動、點綴型互動、情感缺失型互動進行了詳細介紹,為今后的教學優化和提升提供了依據,在教學中盡量避免以上低效互動,提高互動的有效性,提升語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樂趣,將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王亞男.淺析小學語文活動課教學的基本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