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
摘要:小學數學是學生系統學習數學知識的起步階段,為之后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其中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習的能力之一,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提高計算能力,培養數學觀念,發展核心素養。主要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豐富課堂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錯誤資源,完善數學的教學評價等方面來探究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教學策略
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目前存在這樣的一種現狀,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特點,對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不感興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這都影響著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因材施教,發揮每位學生的潛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數學計算能力是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之一,但是老師經常練習好多數學題,再為學生進行講授,而學生卻將自己置身于教學之外,只是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所以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練習經典題,更好地使他們參與到教學中來。
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學生對于乘法的計算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之前學習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內容聯系起來,通過學生自主預習就會發現這與之前所學內容有一定的不同之處,使其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對于兩位數乘兩位數,學生需要注意計算過程中要使數位對齊,掌握具體的算理。具體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商場中售貨的場景,通過購物結算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豐富課堂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積極參與才能更好地加以練習,所以要豐富課堂教學的方法,使其更加多樣化。課堂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形式,老師可以就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選擇應用。如果在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又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如果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思維,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所以不論采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從實際出發。
例如,在學習“小數加法和減法”時,要讓學生掌握小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應用小數加減法的情況呈現出來,使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加以思考和運用。然后選擇適量的計算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將掌握的內容落實到數學題中,對出現的錯誤深入分析,更好地提高計算正確率。
三、充分利用錯誤資源。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并不是讓學生自我摸索,而是要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進行,同時也需要老師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錯誤資源。由于學生在數學練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錯誤,這時學生往往選擇逃避的態度,只想練習新的數學題,而不想面對自己的錯誤。所以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如果是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就要進行查漏補缺;如果是自身的馬虎大意,就要端正態度,加強練習,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時,我會在教學的開始提問學生: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這樣引出分數乘法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區分分數乘法與分數加法的內在聯系,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然后讓學生進行數學題目的練習,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運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將自己出現的錯誤記錄在錯題本上,再選擇類似的題目進行練習或者重做錯題,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四、完善數學的教學評價,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評價為小學數學教學明確了方向,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就要進一步完善數學教學評價,將計算能力納入其中,而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包括計算思維、運算法則、計算方法和學習習慣等,這就要求教學評價的主體更加多元化,評價方式更加多樣化,評價內容更加全面化,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例如,在學習“分數除法”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現,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觀察加以評價,而不是只注重學生最后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在評價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也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進行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總之,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要從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學習方式等方面共同采取策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